1. 高绩效的HR:未来的HR转型 【编辑严选】S
  2. 本书采用理论、实证调研与企业实例相结合的方式,帮助HR个人与HR部门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1. 要成为高效能的专业人士,HR个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特征,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又应该做些什么? 2. 要助力业务成功,HR个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特征,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又应该做些什么? 3. 要提高经营绩效,HR部门应该关注什么? 高绩效HR不仅需要具备HR的专业功底,更重要的是还能深度探讨企业运营所处的商业环境、利益相关者的期望以及经营战略。 本书基于尤里奇30年的实证研究得出结论:高绩效HR需要以由外而内的方式来思考和行动。所以,本书给HR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成为“战略定位的核心参与者”,掌握四个阶段(理解业务基础、贡献并参与构建战略、与外部利益相关者保持一致、预测外部趋势),扮演好三种角色(讲故事的人、解读战略的人、推动战略的人),从而帮助组织赢得未来。 目录 赞誉 序一 序二 前言 第1章 下一代的HR 1 第2章 探索和发现 21 第3章 战略定位的参与者 54 第4章 可信任的活动家 77 第5章 组织能力的构建者 101 第6章 成功变革的助推者 122 第7章 HR创新与整合者 147 第8章 信息技术的支持者 172 第9章 自我发展:成为专业的HR 190 0章 打造高效的HR部门 213 1章 结论、启示与建议 235 附录A HR专业人员胜任力培养方案 247 附录B HR专业人员胜任力自我评价 260
  3. ¥69.00
    编辑严选
  1. 人力资源转型————为组织创造价值和达成成果(钻石版) 【编辑严选】S
  2. 2014年拉姆.查兰一篇关于“分拆人力资源部”的文章在人力资源学术界和实践界引起了轩然大波,国内关于人力资源转型的讨论也越发激烈。关于人力资源部门或人力资源工作者能否为企业带来价值,能否推动业务目标的实现,尤里奇先生的观点是,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必须成为业务伙伴,而要成为业务伙伴,他们必须扮演好四种角色:战略合作伙伴、HR效率专家、员工支持者和变革推动者。本书详细讨论了人力资源人员应如何扮演好这四种角色。本书奠定了尤里奇先生人力资源管理大师的地位,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和实践领域的一本里程碑之作。 目 录 推荐序一 人力资源转型的奠基之作/赵曙明 V 推荐序二 企业不可或缺的事业伙伴/杨国安 VIII 译 者 序 中国人力资源转型之道/李祖滨 XI 中文版序 人力资源:成为企业持续成功的全面合作伙伴/尤里奇 XVII 前言/尤里奇 XXI 第1章 21世纪竞争的焦点:人力资源 1 企业面临的8项竞争挑战 2 8项挑战的重大意义 15 本书的写作目的与主要内容 18 第2章 变革中的人力资源:四角色模型 21 人力资源管理的四角色模型 22 业务伙伴的四重角色 34 人力资源管理四重角色的内涵 35 人力资源管理四重角色的内在矛盾 42 附录2A:人力资源角色评估调查表 46 附录2B:人力资源角色调查评分表 49 第3章 成为战略合作伙伴 50 成为战略合作伙伴所面临的挑战 53 组织诊断的框架 63 第4章 成为HR效率专家 76 成为HR效率专家:推行两阶段人力资源流程再造 80 共享服务组织成功的关键因素 99 必须关注的变化 107 第5章 成为员工支持者 111 提高员工贡献的挑战 113 理解员工贡献的框架 114 应对要求、资源不均衡的挑战 118 第6章 成为变革推动者 136 成功变革的挑战 141 行动和流程变革:打造变革能力 142 文化变革:改变心智 150 作为变革推动者的人力资源专家 164 第7章 人力资源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 168 战略性人力资源:将业务战略列为人力资源的优先工作 170 人力资源策略:塑造人力资源职能 174 人力资源组织:通过组织诊断建立人力资源管理框架 193 案例分析:阿莫科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 199 第8章 人力资源的未来 208 人力资源管理为何如此 208 人力资源管理应该如何发挥价值 210 人力资源管理未来面临的挑战 214 译者跋:巨变环境下的中国人力资源转型 230
  3. ¥68.00
    编辑严选
  1. 从1到100的人才复制【编辑严选】S
  2. 本书介绍了如何从公司战略到人才战略到人才培养与复制,构建人才培训体系。详细地阐述了如何对标设定人才的复制标准,如何通过盘点进行人才的规划,如何搭建人才培养的教学班子,如何配套人才培养的激励机制,如何进行人才复制的科学路径规划、如何实施人才复制策略等,通过原理讲解、操作方法与工具说明、详实的案例,使书中的理论变得容易理解,方法更加便于借鉴与落地使用。 目 录 第一篇 人才复制――企业绩效倍增的基石 001 第一章 企业人才复制之痛 002 第一节 企业人才经营三大痛 005 第二节 人才复制四大难 015 第二章 企业人才复制之本 024 第一节 复制人才,就是落实战略思想 025 第二节 复制人才,就是复制管理模式 031 第三节 复制人才,就是解放老板 037 第四节 复制人才,就是贡献社会 040 第三章 企业人才复制三大革命 045 第一节 思维革命 046 第二节 格局革命 065 第三节 策略革命 071 第二篇 人人才复制实效系统 079 第四章 人才复制战略 080 第一节 人才复制主张 081 第二节 人才标准 088 第三节 人才规划 100 第四节 人才营盘 107 第五章 人才复制策略 116 第一节 先搭班子 117 第二节 “三教合一”的运营体系 143 第三节 两大有效机制 155 第六章 人才复制路径 159 第一节 LTPC 之“学习” 162 第二节 LTPC 之“考核” 178 第三节 LTPC 之“练习” 184 第四节 LTPC 之“跟踪” 188 第七章 人才复制环境 191 第一节 文化先行是首要 193 第二节 机制建设是关键 197 第三节 技术配套是必备 201 第四节 资源倾斜是核心 206 第三篇 人才复制企业实践案例 209 勤奋笃行,培养行业专才 210 放眼未来,着手现在 213 实效创新,做行业的引领者 217 勤学精进,成为行业第一 222 一切为了人才的成功 226 结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238
  3. ¥49.80
    编辑严选
  1. 人才盘点:创建人才驱动型组织(第2版)【编辑严选】S
  2. 在未来的数十年中,中国必须完成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才大国的转型,这场转型深刻而艰难,却是中国能否取得国家竞争优势的关键,也是中国企业能否取得全球竞争优势的核心。因此,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意识到,企业仅仅建立人力资源体系已经不能支撑新的转型,还需要建立完善的人才管理体系。 人才盘点是整个人才管理体系中的连接器和驱动轮,一方面人才盘点在流程和技术上能够有效地识别人才,使得选拔、使用、培养人才的效率得到提升,让人才管理的各个模块得到很好的衔接;另一方面,人才盘点以管理团队面对面交流的形式,统一对人才的看法、对文化的理解,甚至对组织战略的认知,在此基础上,人才盘点能有效驱动人才管理的各项工作的进行。在人才管理的各个模块中,除了人才盘点会议,可能没有其他哪一项工作可以像战略会议那样将所有的管理团队聚到一起,废寝忘食地讨论和反思。 由于人才盘点对于企业业务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它已经成为GE、IBM、福特、强生、联想集团、阿里巴巴、长安汽车、京东等一大批全球优秀企业的*佳实践。 本书是《人才盘点》的第2版。新版的《人才盘点》更加关注战略-组织-人才的一致性,除了保留上一版中较为实操的部分之外,对于如何更加有效地评价人才、人才盘点结果的应用、如何以人才盘点推动组织变革这些在实践中非常重要的话题也进行了阐述,同时,补充了我们最近五年来在咨询中的实践案例与经验总结。我们希望这些调整能够让人力资源同行和各级管理者对人才盘点工作有更深入的思考和理解。在内容调整比例上,新版的《人才盘点》与上一版相比,有超过60%的内容是全新的。 目录 推荐序一 挖掘组织中被忽视的宝藏 推荐序二 突破人才经营的瓶颈 推荐序三 盘点人才 制胜未来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体系 第1章 人才盘点创造竞争优势 2 通过人才盘点落实战略转型 6 通过人才盘点加速人才培养 9 人才盘点是组织建设的内在引擎 12 人才盘点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13 人才盘点的成功因素 17 第2章 人才盘点的四重门 26 战略洞察 29 组织设计与组织盘点 39 关键岗位人岗匹配 45 人才地图 47 第3章 人才盘点中的领导力 56 塑造领导者 58 构建组织领导力 72 第4章 测评技术在人才盘点中的应用 79 测评技术的应用情况 80 行为面试技术 81 心理测验技术 86 问卷调研技术 94 情景模拟技术 104 第5章 人才盘点的运营体系 107 影响盘点运营的几个因素 108 人才盘点的四种操作模式 109 盘点运营成功的关键 110 各成员的角色及分工 111 人才盘点操作流程 113 第6章 培养杰出继任者 137 有效识别需求 137 推动领导行为转变 144 在岗位实践中发展 151 在与他人互动中发展 163 在学习活动中发展 176 第二部分 最佳实践 案例一 通用电气公司:Session C 186 导入 186 人才盘点的先驱 187 融入公司战略与业务运营的确定流程 188 Session C人才盘点过程 190 GE人才盘点体系的"秘密" 196 附录:Session C的流程 198 案例二 联想集团:OHRP 201 人才理念 201 人才盘点体系 202 适应业务发展的人才标准 203 人才测评 205 组织与人才盘点实施 207 人才发展 209 轮岗:以经验发展的方式培养后备人才 210 案例三 长安汽车:述能会 213 长安汽车的转型之路 213 人才盘点支持创新改革 214 素质模型引领人才方向 215 述能会的应用与普及 216 述能会帮助人才理念落地 219 业务领导识人能力提高 220 人才梯队激发企业活力 221 案例四 强生:以终为始的人才盘点 223 以"终"为始 223 人才评价讨论会 225 关键岗位继任计划 227 关键岗位评估 229 人才培养与发展 229 强生的成功经验 230 案例五 IBM的人才盘点 232 全球整合的人才管理 232 人才盘点的核心流程 234 采用的工具和方法 237 IBM的经验总结 239 禾思咨询简介 240
  3. ¥69.00
    编辑严选
  1. HR+三支柱:人力资源管理转型升级与实践创新 【编辑严选】S
  2. 人力资源“三支柱”的概念源自20世纪80年代美国企业财务共享服务的实践。1997密歇根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戴维•尤里奇在《人力资源转型》一书中提出四角色模型,经IBM的实践探索形成今天广为传播的“三支柱”。如果人力资源按照COE(人力资源策略)、BP(战略性人力资源)、SSC(人力资源组织)的方式分工协作,就能化解人力资源与商业需求结合不紧密的问题,重塑人力资源价值。本书从三支柱的理论出发,介绍三支柱的由来及其核心观点。每个观点再用实践展开,引入腾讯、华为、阿里、海尔等国内三支柱理论先行者的实践案例,从而让更多管理者、HR从业者既了解为什么实施三支柱,也了解如何推动和设计三支柱。 目录 第一章人力资源管理界的躁动与不安 真的要和人力资源部说再见了吗? 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困境 HR三支柱重新定义人力资源部 第二章HR三支柱模式的西方求索 HR三支柱的历史溯源 先导:IBM的HR三支柱 第三章HR三支柱在中国能否走得通? 中国企业实践HR三支柱的状况 中国企业管理的“云雨沟” 互联网时代迎来HR三支柱实践创新的良机? 第四章寻觅中国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阿里巴巴的HR三支柱:人是资本而不是成本 腾讯的HR三支柱:专业、服务、伙伴 华为的HR三支柱:以需求为牵引 第五章中国企业犎犚三支柱模式及设计理念 谁最应该为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负责? HR三支柱间的冲突:健康大混序 HR三支柱:HR“协同问题”的救世主 中国企业HR三支柱模式 第六章战略价值的选择:犆犗犈的设计与实践 第七章业务策略的选择:犎犚犅犘的设计与实践 第八章体系架构的选择:犛犇犆的设计与实践 第九章中国企业推行犎犚三支柱变革的挑战 第十章HR三支柱与人力资源管理新趋势
  3. ¥49.00
    编辑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