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强大的企业来支撑,随着改革开放力度的深入,国家将会出台一系列新的经济刺激计划,并释放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力度的信号。中国企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但是,在面对机遇的同时,也同样面临着竞争的挑战,企业如何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表面上是现金流、营销、技术,深层次是人才,本质上却是经营哲学和管理机制。经营哲学达到凝聚人心并为企业未来发展指导方向的作用,它是指引企业发展方向的牵引力,也是约束企业、规范企业行为的约束力;管理机制要创新,要与企业发展的阶段相匹配,创新的管理机制能够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市场反应速度,实现员工“要我干”变成“我要干”的员工自主经营管理。员工自主经营管理是在国内外最优企业的管理实践和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多年管理咨询经验基础上做的总结。它是基于人性去研究,一方面是从人心的角度出发,经营人心,让员工在工作中有干头、有奔头、有想头;另一方面,它也是在机制上实现员工的付出与回报相关联,实现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相匹配。员工自主经营“1532”管理模式是一套体系,每个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而且层层递进,只有这个体系中的全部模块实施才能够产生效果,因此,我们不能分开去看它某一个部分,也不能单独地实施某一个模块就期望获得效果。它的核心是如何充分发挥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员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最终实现组织和员工的积极性。中国企业的传统管理模式不能够持续激活人才,发挥人才的主观能动性。现在支撑企业快速发展的大部分是企业家的精力,一旦企业家的精力不支,企业的经营管理马上就会出现问题,所以在中国经常听到企业家“5加2”,白加黑的工作,甚至企业家累死的情况也屡见不鲜。企业家为什么这么累,就是因为企业没有建立良好的经营哲学和管理机制,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企业的员工都是命令式做事,他们都是围着企业家转,而不是围着市场转,如何改变现状?虽然中国也有很多先进的标杆企业在某些方面做得很好,如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但是深入研究会发现,他们总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另外,中国的国情和管理现状又决定了中国企业不可能照搬外国任何一套现有管理模式。不过,与中国文化有类似之处的日本有一些管理模式值得我们去研究,特别是稻盛和夫先生创建的阿米巴经营管理模式,对解决经营管理过程中复杂的问题比较有效,它不仅引入了单位时间附加值的核算体系,而且建立了一套经营人心的哲学体系。本书在研究最优实践案例中重点借鉴了京瓷的阿米巴经营模式。虽然中国很多企业都在学习阿米巴经营模式,特别是阿米巴的内部成本核算体系,如邯钢的模拟市场成本、实现内部交易,海尔的自主经营体等都类似阿米巴经营,但是,为什么没有达到持久的效果呢?原因就是日本和中国无论企业的管理现状、企业文化,还是价值观念都不一样,因此完全照搬阿米巴经营模式在中国是一定不会成功的,因此消化、吸收、改进阿米巴经营模式才现实可行。企业的竞争最终还是人才的竞争,企业能够获得一批用得好、留得住的人才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员工自主经营管理完全是依据人性为出发点,以会计核算为基准点,实现员工价值创造、价值评估、价值分享的有效统一。通过本书研究,企业经营哲学和单位时间附加值对凝聚人心和价值评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经营企业最终是经营人才,经营人才最终是经营人心,企业一定要构建以人为本的经营哲学。企业要充分信任、尊重员工,结合市场决定企业的经营战略,并在此基础上实施科学、合理、有效的企业管理。划分经营单元,在建立划分系统、核算系统、反馈系统、培养系统、管控系统的基础上,对不同的经营单元进行公平的价值评估,实现价值管理,管理的过程要透明、公开、公平、有效,并通过价值核算表、价值评估表和价值分配表准确地反映企业的价值产出与价值分配。与此同时,培养大量优秀人才,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思想,这是企业始终保持年轻有活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实施员工自主经营管理的“1532模式”,能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员工自主经营管理使员工积极主动,为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实现全员参与经营,使每一位员工都成为经营者,在提高企业整体业绩的同时也实现了员工的自我价值和自我成长,最终实现员工与企业共生、共荣。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业务代表在拜访客户前,都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这些工作主要包括:(1)检查个人的仪表。业务代表是公司的形象代言人,客户往往会把业务代表等同于公司、产品。一个有着干净整洁的穿着、良好精神状态的业务代表一定比一个衣衫不整、邋遢脏乱的业务代表给人的感觉更值得信任,尤其在涉及吃喝的行业更是如此。业务代表的仪表简单要求如下:外表和服装要干净整洁(衣服要勤换洗),胡子要刮干净(不能蓄胡须),不得留长发,不能穿短裤、二八裤,夏天不准穿凉鞋和拖鞋,手指甲要干净不留长指甲。简而言之,要给人一种神清气爽的感觉。(2)检查客户资料。出发前要在头脑中过一遍客户的相关信息,有备才能无患,具体参照精通客户的要求。(3)准备宣传物料。主要包括门贴、推拉贴、地贴、箱模、商标(品牌贴纸)、海报、价格牌、促销牌、爆炸贴、促销品等。通过这些宣传物料的使用可以使消费者在终端有陷入我们产品品牌海洋的感觉,从而刺激消费者购买。(4)准备清洁用品。带上干净的抹布,在清洁产品的同时与客户交流,能更容易赢得客户的信任,同时也可以避免无话可说冷场时的尴尬。这样的工作虽然极为简单,但是目前去执行的企业却不到3%。当大家都不去做的时候,简单的工作便是绝招。(5)拜访目标准备。这次拜访该客户需要达成怎样的结果与目标?客户的需求是怎样的?我该采取怎样的沟通技巧来说服客户接受我们产品政策?客户的主要抗拒点是什么?如果客户拒绝,我该采取怎样的沟通话术及应对措施?上次拜访有无需要本次兑现的对客户的承诺?只有这样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有备无患,减少突发情况带来的不必要的损失。(拜访目标准备,也是业务主管在早会等会议中需要注意和重视的)  步骤二、寒暄问候进入终端前先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微笑,恰到好处地称呼店主的名字,一开口便用自己的精神状态和气场吸引住客户。为什么要恰到好处?有的老板希望别人抬高自己,喜欢听别人叫自己某总,有的老板却比较随和,你称呼他老板或某总会给人一种距离感,这种老板叫某哥比较合适。具体称呼需要业务代表根据自己对店老板的了解及自己的判断,以老板开心为准,可以肯定的是,进门不说话或者称呼“喂”是绝对不允许的。和客户寒暄时,不要直接就谈及订货的事情,或者一进门就把产品政策像倒豆子那样全部倒出来(谈政策一定要慢慢谈,挤牙膏似的谈,不要一次性满足客户条件。谈判的核心原则之一,便是当你有所让步的时候,对方一定也有所付出),而是要在平日通过和店主正常的交谈,神不知鬼不觉地了解其生意状况及家庭情况,恰到好处地出出点子,把自己的思想融入客户的生活及经营中去,只有长此以往地这样坚持下去,让客户每次见到你都像见到久别多年的朋友那样,接下来谈合作谈进货就会容易很多。步骤三、检查店内外广宣逐项检查店内外的广宣品。门头牌的灯是否正常,是否渗水;门贴、推拉贴、店内海报、KT板是否陈旧、破损需要更换或者有没有被竞品覆盖;价格牌、爆炸贴是否还在,数量、位置是否达到公司要求等。总之,只要有的宣传物料都要检查一遍。有不足的及时动手解决,暂时解决不了的做好记录并上报,后期逐步解决。
1.宴席客户产品-价格策略宴席的产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菜品组合设计;二是宴席主题设计。菜品组合设计是精心编排和制作的一整套餐品,是茶、酒、饮、菜、点、果、脯等艺术组合。它反映了整桌宴席的概貌,涉及规格类别、宾主嗜好、风味特色、宴席目的、时令季节、成本价格等多种因素,需要通盘考虑、平衡协调。在宴席主题设计中,要求主旨鲜明、强化意境、展示民俗和文化、突出仪式感,同时要美观大气、舒适安全、程序严谨。(1)​ 宴席菜品组合指导思想。①科学合理。宴席菜肴组合搭配时,既要考虑顾客饮食口味和品味习惯的合理性,也要考虑宴席膳食组合科学性。宴席菜肴不是山珍海味、珍禽异兽、大鱼大肉的简单堆砌,不能炫富摆阔、暴殄天物,要突出菜品组合的营养科学性与美味的统一性。②整体协调。在宴席菜肴组合搭配时,要考虑菜品之间的相互联系与作用,更要考虑菜品与整个宴席食品的相互联系与作用及顾客对菜品的要求。即强调菜品整体的协调性,防止顾此失彼或只见树木不见森林。③丰俭适度。宴席菜肴组合搭配时要正确引导顾客消费。菜品数量丰富或档次高的宴席,尽量不要浪费;菜品数量偏少或档次低的宴席,要保证吃饱吃好。丰俭适度,倡导文明健康的宴席消费观念和行为。④确保盈利。宴席菜肴子组合搭配要做到三赢,既要维护宴席主家的面子、品味,让就餐宾客吃好吃尽兴,即保证宴席菜品的品质,又要通过合理有效的手段方式确保企业盈利。(2)​ 宴席菜品组合技巧,如图10-2所示。图10-2影响宴席菜肴组合的因素①因人配菜。宴席菜肴组合搭配时,首先应考虑人(宾客)的因素。要通过与主家的沟通,整体了解宾客的国籍、民族、宗教、职业、年龄、性别、嗜好、忌讳等,并依此灵活掌握,确定品种,重点保证主要宾客,同时兼顾其他宾客。②因时配菜。宴席菜肴要与时令、季节相适应。要根据时令、季节的变化更新才要的种类,特别是要注意搭配各种时令菜品,使宴席的菜肴富有生机,要在选料、配色、口味、品质、器皿等方面下功夫。③因价配菜。宴席的价格决定了宴席的档次,配菜师要遵循质价相等原则,确定要菜肴的质量和数量。价格与档次、质量不匹配时,要和主家沟通协调,切忌以次充好。④多样统一。宴席菜肴要一菜一格,百菜百味,达到多种菜品的有机协调统一。选材多样化、烹制工艺(刀工、技法、调味等)多样化、菜品感观多样化(质、色、味、形、器等)。最终要注重整桌宴席及每盘菜肴色、香、味、形、质、器的和谐统一。⑤膳食平衡。从食用角度看,宴席提供的是一餐膳食,所以必须保证膳食平衡。营养结构要合理,荤素、冷热比例要恰当,酸碱应平衡,数量要适当,并控制菜品的脂肪含量。(3)​ 宴席菜品设计流程。宴席菜品设计是一个分层次、分步骤,由大到小的过程,即围绕宴席主题逐级规划设计、细化菜品格局、结构、具体菜品。各个层级、步骤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共同反映宴席菜品的整体风格与特征。如图10-3所示。图10-3宴席菜品设计流程(4)​ 宴席菜品命名技巧。通常情况下,对于菜品的命名大多采用写实的方法,即以菜品本身的食材、工艺、颜色、味道、形状等要素或者组合命名,以凸显菜品本身的风味和特色。但宴席一般蕴含很强的文化内涵或祝福纪念意义,给菜品赋予一个具有艺术性、诗情画意的名字,往往能够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让整桌菜与整个宴席注意相搭,更富文化感和艺术感。(5)​ 宴席菜品定价策略。①价格梯度设计。根据餐厅的档次定位,各个宴席菜单的价格梯度应该不同。价格梯度过窄,容易造成相邻宴席单的差异性小,互相干扰,影响顾客点单和价值感知;价格梯度过大,顾客选择余地小,容易造成顾客心理压力和流失。我们建议大众档次的餐厅,宴席单之间的价格梯度以200~300元为佳;中档餐厅,宴席单之间的价格梯度以300~500元为佳;高档餐厅,宴席单之间的价格梯度以500~1000元为佳;高奢餐厅可以考虑在2000元以上。另外,随着价格上移,价格梯度可以适当放大。2​ 价技巧。鉴于中西方都有一些数据偏好和忌讳,那么餐厅在制定宴席单价格的时候要尽量迎合或规避一些数字。通常价格单优先考虑以66、88、99结尾数字,如666、988、1699……同时尽量避免出现4、13、14等数字。如表10-1所示。表10-1某中档餐饮企业婚宴单宴席单名称价格梯度龙凤呈祥宴1088元百年好合宴1288元200元十全十美宴1588元300元金玉满堂宴1988元400元(6)​ 宴席主题设计。宴席主题设计是宴席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有时候比宴席菜品本身更重要。这些年随着裸眼3D、全息技术等广泛应用,宴席主题设计的硬件方面已经越来越成熟,此处不再赘述。而随着消费者精神方面的追求越加强烈,宴席的软件部分成了餐厅打造差异与特色的主要抓手。这其中强化主题特色、挖掘文化内涵、注重仪式感是打造差异化宴席主题设计的核心要素。①强化主题特色。各类宴席的主题设计要求不一样,要根据宴会目的和形式进行系统创意,要求主题个性鲜明、与众不同,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其差异性越大,就越具有优势。宴席主题的差异要从菜品、服务、环境、服饰、设施、传播、营销的有形与无形等方面全方位打造。如图10-4所示。图10-4汉代文化婚礼主题设计②挖掘文化内涵。业内通常把宴席称作文化宴,顾名思义,文化宴一定要有文化内涵。中国宴席由于悠久历史文明的哺育,从筵席构成、就宴礼仪、宴会布置、餐具放置、食礼和食趣、环境气氛的调运等都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宴席文化在吸收融合更多元素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回归传统,挖掘传统餐饮文化的内涵和故事,如地域文化、民俗文化等。现实中,我们看到越有文化气息的宴席就越能吸引和打动宾客,很多时候我们记不住在宴席上吃了什么,但往往都能记住宴席上的有关文化的场景。如图10-5所示。图10-5升迁宴文化主题设计③注重仪式感。专业术语对于仪式感的定义是通过外部环境的刺激让人进入特定的情绪状态。中国是礼仪之邦,仪式感在中国似一种规矩又胜于规矩,而宴席的仪式感代表着一种传统、一种自古流传下来的风俗,“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对办宴的和参宴的人来说,宴席仪式是一个见证,也是一个记号,是在特定时间赋予特定意义,将普通变得特殊。如图10-6所示。图10-6寿宴的烤全羊仪式2.团餐客户菜品-价格策略(1)​ 团餐的菜品组合。团餐一般都采用定制化方式,菜品通常讲究标准化、简约化、便捷化,而食品安全尤为重要。是故,团餐菜品首先要从食材安全、营养搭配上着手,荤素、凉热、主食、汤印搭配合理,并定期更新菜品种类和口味;团餐菜品制作、烹饪不能太复杂,尽可能采用相对简单、标准化的工艺和流程。同时,团餐菜品选择还要考虑从制作到食用的时间差之间的品质变化,以及是否便于物流运输,是否便于二次加热等诸多因素。(2)​ 团餐的定价策略。团餐讲究的是高性价比,在运作上建议优先考虑,兼顾价、利。定价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按照菜品本身定价;另一种是按人头定价。菜品本身定价就是由餐厅按照不同类型的菜品组合核算成本和价格供需求方选择。按人头定价就是由需求方核定每位人员/桌的用餐价格标准及基本菜品搭配要求,餐厅按照此价格组合菜品、核算成本。如表10-2所示。表10-2团餐的菜品组合定价方式菜品组合价格定价方式菜品定价4凉(2荤2速)6热(4荤2素)1汤1主食1果盘400元/桌人头定价1凉(素)2热(1荤1素)1主食1汤1水果30元/人菜品定价从左向右,人头定价从右向左
老子的三问:名、货、得,与佛家“三毒”的贪、嗔、痴,还是有所差别:老子的发问,对象明显是有名、有货(钱)的“大人”(君主王侯这类贵族),佛陀的三毒则是从物质到情感到心理,适用于所有人。说起来,虚名无益,可是人人都活在名之下,有人还就是靠虚名获大利,名其实不虚。钱财乃身外之物,可是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王尔德说:年轻的时候我以为钱就是一切,现在老了才知道,确实如此。身外之物都没有,身体如何安放?何况灵魂?老子并不是否定名、货、得,而是加了两个程度副词:爱可以,不要爱得太深,不要爱到吝啬,不能甚爱;藏可以,不要藏的太多,多藏也是厚亡,何必呢?适可而止,知道满足,就可以免留后患。如果说孔子更多的是在教导如何为臣,如何对待家人朋友,如何修身学习(当然也谈了一些如何治国),那老子可以说主要谈的是如何做个有权人、有钱人、有见识的人。简单地说,孔子教导如何成为君子、臣子,老子教导如何做好君王、富豪。与后世韩非子不同,老子从没有教导王侯们玩神秘、耍心计。王侯之道到韩非子已经变成了帝王术,以至于后世帝王,不好意思把内裤穿在外面,只能在即位后,外儒内法,阳儒阴法,“批判性”地学习《韩非子》的权谋之术,就像文革时代,批判地看西方电影,发行内部学习版《金瓶梅》。韩非是用鬼谷之术曲解老子流毒最大的一个。《解老》《喻老》是典型的挂羊头卖狗肉,曲意引申,大部分解释与老子本意并无关系。至于还有人说老子是兵书,真是奇谈:老子从根本上就反对战争,怎么会写兵法?老子被误读、误解、曲解的太多。从《老子》里解读出世故狡诈阴谋权术的,不要说知“道”,没有一个不是连“德”也欠缺的人。这些人的老子解读,即使名声很大,亦无足可观矣。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这两句话简直振聋发聩,足以让人半天不知如何回应。可惜绝大多数人,都是要等大费、厚亡出现,才会发现这句话说得是何其准确。而在此之前,甚爱与多藏的人,无不心存侥幸或者以为这句话与自己无关。好名者死于名。孔子说: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后来在卫国,被子路问到如何治理卫国,即卫灵公的太子蒯聩与他儿子姬辄(卫出公)之间的王位之争,孔子不好回答支持谁,说了句“必也正名乎”,也就是要理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上下尊卑关系,结果子路为了表示对雇主的忠诚,跑去参和可以不去的战斗,临死还要正冠,被剁成了肉酱,给晚年孔子巨大的精神打击。《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难。子羔卒去。有使者入城,城门开,子路随而入。造蒯聩,蒯聩与孔悝登台。子路曰:君焉用孔悝,请得而杀之。蒯聩弗听。于是子路欲燔台。蒯聩惧,乃下石乞、壶黶攻子路,击断子路之缨。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子路的死,几乎是“愚不知避难”(见《春秋基因》第七章“不死不反不走:谁逼死了太子申生”)的又一个版本,为的就是“忠”之名。可是子路的忠,不仅不智,而且不值。春秋时代,晋献公太子申生,因为忠、直、孝,最后被骊姬“四人帮”逼死,如果无原则地赞颂忠、孝、直这种品性,晋文公就是一个不忠不孝不直的儿子。可是,晋国没有晋文公,已经持续了150年内斗,还不知要乱多久,晋国人民还不知要因为昏乱君主(晋献公、晋惠公、晋怀公)死多少人。生命与钱财,究竟哪个更重要?范蠡从越国逃出后,成为著名的陶朱公,春秋时代的跨国大商人。相传他的二儿子在楚国犯了事,被拘囚在楚国待斩。陶朱公说:吾闻千金之子,不死于市。他想用重金打通关节以求赎免,就装了一车黄金,要派小儿子前往。可是,他的大儿子觉得,这么重大的事,三弟太小,怕办不好,就要求自己去。夫人也按常理支持大儿子,朱公不得已,就让大儿子捎去给旧友庄生一封信,并叮嘱大儿子把千金全给庄生,一切听其所为。还特别叮嘱大儿子:至则进于金于庄生所,听其所为,慎无与争事。大儿子到了楚国,找到庄生家,起初按父亲嘱咐办。庄生叫他回去,一切不要探问。庄生家贫,但以廉直闻名,楚国君臣都尊重他,他本无意得这千金,待事成后归还,先做信任的抵押。陶朱公的大儿子见庄生这么穷,觉得是不是父亲看错了人,就在郢都活动,结交一些官府人士,托请疏通。庄生入见楚王,说今夜某星座预示灾异,王若施德可以消除。于是楚王使人封三钱之府以示节俭。其他官员也受了朱公大儿子的贿赂,这时,纷纷报讯说他弟弟得救了,因为楚王封钱府之后照例要大赦。大儿子得讯见事已成功,以为是自己找的这些官府朋友起到了效果,觉得百金都给庄生有点冤,就去庄生家里。庄生见他来了,故意什么也不说,朱公大儿子觉得庄生连即将大赦都不知道,更相信自己的判断,认为是他托请的那些官宦起到了作用,就对庄生说他弟弟即将获赦。庄生笑了笑,把黄金交给朱公大儿子。朱公大儿子取走黄金后,庄生觉得受到了侮辱,就再进宫见楚王,告以外面传言楚国将大赦的传言,还说传言是因为楚王将赦免大商人的犯罪孩子。楚王因被人觉察他未施行的意图而恼怒,立即处治罪犯,还特别将陶朱公的二儿子也列入名单,然后再宣布大赦。大儿子带着二弟的尸体,为之奉丧恸哭而归。母亲和众乡亲甚为悲哀,唯有陶朱公却说:我已预料了八九分。因为大儿子与我共患难,治产业,惜财如命;小儿子从没吃过苦,不知财产贵重,所以这件事只能让小儿子去办。这是事物的定理,悲哀无济于事。《史记·越世家》记载此事:其母及邑人尽哀之,唯朱公独笑曰:吾固知必杀其弟也。彼非不爱其弟,顾有所不能忍者也。是少与我俱,见苦为生难,故重弃财;至如少弟者,生而见我富,乘坚驱良,逐狡兔,岂知财所从来,故轻去之,非所惜吝。前日吾所为欲遣少子,固为其能弃财故也,而长者不能,故卒以杀其弟,事之理也。无足悲者,吾日夜固以望其丧之来也。至于得与失哪一个对人更有害?没有比《红楼梦》的“好了歌”说得更明白的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这个知足与知止,也是看着简单做起来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