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又开始了策略思维发散,我启发大家从产品使用最终结果的正反两个方面来寻找突破点:(1)如果吸油烟机产品不能有效吸净厨房油烟,那么厨房里会成什么样子?满屋子的油烟,人肯定会呛,通常人进入这样的环境,第一个要做的动作是什么呢?大家回答说是捂嘴或者屏住呼吸;(2)相反,假设一个好的吸油烟机能完全吸净厨房油烟,那么结果会如何呢?大家纷纷抢答,如空气清新、身体健康等等。我进一步追问,一个人如果身处一个空气清新的环境第一个要做的动作会是什么呢?大家都沉默了,不知道谁突然喊出了一句:深呼吸呀。我一听就来劲了,立刻在白板上写下了“深呼吸”三个字,对呀,深呼吸,深呼吸,我感觉我们找到突破口了。因为格林格的旋流吸油烟机,本身就有一些吸附通道,这些独特的装置也是格林格电器的产品区别于竞争对手的核心所在。创意有时就这样柳暗花明。后来我们就把“深呼吸”三个字中的“呼”改成“附”字,这样一看就更有感觉了,深附吸、深附吸,单从字面上就很容易理解,深度贴附着吸收油烟……有“深附吸”吸油烟机,才能让我们的使用者可以在厨房自由地深呼吸,字面清晰直白,且符合产品逻辑结果,真是一举两得。  格林格旋流吸油烟机很快就改成“格林格深附吸”吸油烟机,而把核心技术名称“旋流”干脆直接设计成一个圆形图案Logo,粘贴在产品表面,加上广告语:采用旋流技术,厨房更健康。
门诊的大部分医生都是初中级的医患沟通能力水平,不能把握患者的去留机会,更遑论高客单了,这样的接诊方式会带来很多不良反应。首先,高端患者流失严重。对于高端患者或者有潜力做大项目的患者,他们本身对治疗抱有较高的标准和期望,门诊医生不能满足他们的治疗期望,就会选择到其他能够提供高服务水平和治疗水准的门诊。同时,这类患者往往具有较高的消费能力,或者比较容易提高口腔健康意识,虽然数量不多,但却是门诊利润创造的中坚力量。如果门诊只能接待一些低端的患者,低端患者的消费能力低,消费意识参差不齐,医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提高患者的消费意识,但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资源,却只能创造较低的客单价,门诊的经济效益和经营利润也难以保障。其次,专业医生稳定性差,门诊发展受限。由于医患沟通能力的不足,大部分普通医生没能建立自己的患者群,医生价值感缺失,甚至有一部分医生对于门诊和个人的发展丧失信心。专业技能较强的医生会觉得自己的业绩支撑了门诊的运营,久而久之就会膨胀,认为这个门诊靠自己才能盈利,要么在门诊耀武扬威,难以管控,要么选择离开单干。留下来的很有可能是技能偏弱或缺乏上进心的平庸之辈,门诊没有了核心骨干人才的支撑,既难以吸引其他人才进入,也难以培养新的优秀骨干医生。门诊既没有稳定的客流和大项目的收益,也没有支撑门诊运转的人才梯队,最终会导致门诊发展受限甚至倒闭。为什么在现实情况下,有些门诊存在这样的问题还维持着经营,因为口腔行业还处于红利期,口腔市场的供应还不饱和,虽不能创造非常大的利润,但需求缺口仍能够满足一部分门诊维持现状。一旦进入行业的淘汰期,就会有大批门诊面临倒闭。
在各方面指标需求的前提下确保成本可控,积分的逻辑和规则一定是复杂的,随着模型的发展,参与维度和数据统计维度也会越来越多。但我们给用户的展示却只能简单,有引导性、持续性。1.积分的参与务必具备极低门槛,提高用户“参与度”能用一步操作完成的玩法,千万别用两步!对于平台方,积分的本质动作在于“收集”,平台需要收集用户的行为数据。用户完成支付后,在支付结果页点击领取完成积分操作,甚至不需要点击,自动存储到个人账户;用户分享平台页面到群聊奖积分、用户在活动页面点击助力奖积分、用户每天签到,都是极低门槛的积分获得形式。2.积分的包装务必具备可玩性,提高用户“兴趣度”用户是刁钻的,很容易对平台产生疲软性,这也就要求平台方尽可能应用互动性强的玩法,提升用户对积分的“兴趣度”,当然操作层面务必简单易懂。淘宝的淘金币,通过用户播种和收菜的形式积攒;京东的种豆得豆农场积攒和瓜分京豆;类似的轻度养成类小游戏融入社交因素可玩性也很强。3.积分的兑换务必具备噱头性,提高用户“持续度”0.3秒的用户关注时间,需要快速抓住用户眼球并且持续化引导。需要明确的利益点和预期,给足用户期望,也给足用户希望。积分入口在用户首次进入时,明确的噱头告知“攒积分,领50元神券”;当用户二次进入“距离50元神券,只差130分”。清晰的进度条展示和强引导提醒,反复PUSH用户预期刺激达成。
销售过程管理是销售管理中对产品分销的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即怎么寻找经销商,通过经销商发展渠道和网络,进行人员分配和管理。 确保销售目标的实现 对销售过程进行追踪与控制,了解日常销售工作的动态、进度,及早发现销售活动中所出现的异常现象及问题,立即解决。销售过程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重视目标与绩效之间的关系,通过对销售过程的追踪与监控,确保销售目标的实现。 区域管理和时间管理  区域管理是让过程有一个落脚点。很多企业,特别是快速消费品行业都有自己的重点区域市场,区域市场通常由办事处、销售人员、经销商、分销商、终端、消费者构成。进行区域市场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销售效率,对市场全方位进行开发和管理,实施精细化营销。时间管理是销售过程管理的重要内容,从年度追踪细化到每月、每周甚至每日追踪。时间管理主要用来把握销售工作的节奏进度。如何实现高效率的时间管理呢?必须把年度、月度计划细分到周计划。每天的工作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实施计划;把客户分类,按计划进行拜访。对区域经理而言,月度和周计划的细分,并明确自己的一周行程,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相应的策略和措施。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要将主要精力用在产生最大效益的地方。    在一次销售人员例会上,一个非常刻苦、勤奋的业务员反映,自己的区域很大,客户总数在500家左右,一周能走访的客户在300家左右,而且已经是超负荷的工作了。但销售业绩依然不好,每月很难完成销售目标。会后,我跟他详细了解了他一天的工作,发现一个很大的问题,这位很勤快的业务人员每天也都按区域跑终端,一个区域登记在册的客户他要全部跑一遍。我跟他说:“这样不行,效率很低。“但他却说:”培训的时候不是说,按照终端八步骤,要不遗漏、不重复吗?”原来他大部分的精力都花在了没有效率的客户身上。我跟他说:“八步骤拜访也是需要客户分类的,有的客户一周拜访一次;有的可能三天就要拜访一次;而有的可能半个月拜访一次就够了,这要看客户的销售情况而定。”我帮助他把500家终端进行了ABC分类,A、B类终端一周拜访一次;有的A类终端三天拜访一次;C类终端半个月拜访一次,有的一个月拜访一次。为什么要这样?因为有的C类终端卖你的产品一个月还卖不到一箱,天天去老板只会烦你,而且也没有必要在此类终端消耗大量时间。要把主要精力用在A类客户的拜访和服务上。这样操作下来,不但一个月可以跑完500家终端,而且重点客户的销售和满意度也提高了。 销售人员过程管理 1.      周拜访计划表  销售人员在了解公司分配的销售目标及销售政策后,制定每周拜访计划,包括计划拜访客户的区域、拜访路线、拜访时间;计划拜访的内容和目的(开发新客户、信息收集、收款、服务、问题处理、订货或其他);这些都应在“周拜访计划表”上仔细填写。这张表须由主管核签。  2.      日拜访报表 销售员在工作结束后,要将每日的出勤状况、拜访客户洽谈结果、客户问题处理、货款回收或订货目标达成率与比率、竞争者的市场信息、客户反映的意见、客户的最新动态、今日拜访心得等资料,都填写在“日拜访表”上,并由主管签核、批示意见。销售经理可以通过“客户拜访计划表”,知道销售员每天要做什么;通过“每日销售报告表”,知道销售员今天做得怎么样。 3.      周市场简报 销售员在拜访客户的过程中,会掌握许多有用的信息,如消费者对产品提出的意见、竞争对手进行的新的促销活动或推出的新产品、经销商是否有抱怨、客户公司的人事变动等,除了应立即填在“每日拜访表”上之外,若情况严重并影响公司产品的销售时,则应立即另外填写“市场状况反映表”或“客户投诉处理报告表”,以及时向上级报告。  4.      周进度控制 各区域市场的业务经理(主管)为了让公司掌握销售动态,每周一提交销售管理报告书,报告本周的市场状况。内容包括销售目标达成率、新开发客户数、货款回收、有效拜访率、每周销售额、主要竞争状况、异常客户处理、本周各式报表呈交及汇报或处理、下周目标与计划等,这也是中层主管的周进度控制。销售人员各种报表填写质量与上交的报表,应列为销售员的考核项目,这样才能使业务主管在过程管理中面面俱到。 5.      销售会议 销售会议是销售过程管理的一个重要方式和手段,主要包括晨会、周会、月度会议、季度会议和年度会议,也有一些专题会议。由于业务主管需随时掌握最新的市场信息和销售问题,所以要非常重视晨会。晨会:主要在区域市场召开,由区域主管和经理参加,如果公司中高层在区域市场巡视,也参加晨会。在了解了各个销售员的工作情况后,业务主管要对那些业绩差的销售员、新销售员的工作态度及效率,随时给予指导、纠正和帮助。晨会不要搞成一言堂;也不要大家说完问题就散了,要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当场不能解决,要记录下来,向上级汇报,并将结果在下次会议通报。周会:主要是对一周工作的总结,阶段性销售目标的达成率、问题和问题解决办法,以及进行例行和专题的培训,业务人员经验交流等。月度会议:将区域内所有办事处人员集中在一起,地点可以轮流更换,邀请中层人员参与。如这个月销售较好的办事处,在该地组织一个月度会议,业务探讨、总结、下一阶段思路、现场的市场观摩等。年度会议:这里不在详述,因为是整个公司营销部门的会议,会涉及到很多方面,主要内容是进行年度总结和确定下一年度的计划和措施。 强化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可以归结到销售人员的“终端拜访八步骤”。也可以称之为制度化拜访模式。目前很多快销品行业都以区域为核心实施这套模式,对企业的团队管理起到了支持作用。日常管理主要解决业务人员的工作全过程的效率、达成企业目标等问题,业务人员日常管理表现为每人、每天、什么时间、干什么、什么程度、有什么问题、怎么解决等方面。终端拜访八步骤是从走访的准备开始,直到完成走访,离开客户为止的整个过程。包括准备工作、店情查看、打招呼、陈列理货、检查库存、销售拜访、订货、致谢离开。流程化是为了拜访的效率化和规范化,目的是维护和终端的良好关系。当然流程化并不是要求业务人员每次去到一个终端都要说同样的话,而是要完整的做完这个流程,不要遗漏重要的内容。当然,并不是有制度就不要人情,作为主管,一定要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和后勤保障,销售管理人员要关心业务人员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这样,整个团队就会焕发强大的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