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渠道空间论

一、渠道模式的价值与风险

(一)渠道模式的价值

工业品渠道模式的价值在于:

(1)疏通制造商与最终用户之间的阻碍。渠道商对区域市场十分了解,有成型的客户关系网,与渠道商合作有利于制造商进行市场开拓和推广,为抢占市场赢得先机。

(2)信息收集。制造商的人力、物力及财力都有限,不可能用太多的人、花太多的钱去收集信息。而渠道不但网络广、覆盖范围大,而且与市场及最终用户接触的机会多,能更好、更快地收集到市场信息、竞争信息、用户信息等。

(3)减轻财务压力。渠道商不是制造商的员工,制造商不需要为其发放工资。这比企业自建销售网络和组织销售人员要节省很多费用。同时,渠道商往往还可以垫资,这能够直接减轻厂家的资金压力。

(4)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渠道商分布范围广,能最近、最快地为最终用户提供产品及服务,大大地提高了交易效率,降低了交易的成本。

(5)最大地接近最终用户。有多少最终用户,就有成倍的渠道商,一个最终用户往往由多个渠道商提供产品及服务。因此,通过渠道商去接近最终用户,不但快,而且相对省事。

(6)共享渠道资源。一般渠道商在自己的“地盘”上都有较多的资源,制造商通过渠道模式开展销售,能与渠道商达成资源共享,弥补自身的不足。

(7)规避直销风险。企业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对每个市场都很了解。生产企业如果自己贸然进入市场,就会面临很大的风险,而选择渠道商就可以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

(二)渠道模式的风险

对制造商来说,渠道虽然有很大的价值,但同时也会给制造商带来相应的风险:

(1)制造商对渠道商缺乏足够的控制力。制造商与渠道商之间仅仅是合作关系,没有从属关系,因而制造商对渠道商的直接控制力很弱。当然,如果制造商品牌强势,产品畅销,那它对渠道商的影响就很大,渠道商会尽量满足制造商提出的相关条件;反之,制造商还得向渠道商低头,去满足渠道商提出的各种要求。

(2)渠道商可以多重销售产品,包括竞争产品。一般一个渠道商都会进行2~3个品牌产品的销售,由于每个产品的销售情况不一样,渠道商不会在每个产品上平均使力,这样势必会影响到制造商产品的销售业绩。

(3)渠道的不稳定性。大部分渠道商与公司无任何合同关系或其他关系,是自由的、独立的个体,有权决定和哪家公司合作。由于种种原因,渠道商的忠诚度一般都不太高,当它们的切身利益可能受到危害时,它们可能会挥手而去。

(4)合同风险大。这一点主要表现为应收账款的回收。渠道商对最终用户的资信不做评估,或者所谓的资信评估也就是渠道商对最终用户的了解,这就导致了有些合同无法执行,更有甚者,最终用户的合同就是一个陷阱。

(5)订单的不稳定性。制造厂家的销售依靠渠道商来实现,而渠道商的销售情况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就导致了制造厂销售计划的不确定,以不确定的销售计划为基础配置的生产设备、资金、技术和人员等资源也是不确定的,这就会形成要么资源闲置,要么资源不足的状况。另外,渠道商没有整体市场规划,掌握不了订单的周期,这也会使制造商的生产出现异常波动,要么没有订单,要么生产能力不足交不了货,影响信誉。

二、渠道模式的困惑与挑战

(一)渠道商面临的困惑

渠道商主要会面临三个方面的困惑,即分散单一的市场作战十分艰难、项目的利润空间有限和不规范的制造厂家带来的风险很大。如图10-5所示。

图10-5 渠道模式的困惑

1.分散单一的市场作战十分艰难

渠道商们由于自身精力、能力和收益等因素的制约,像一个个游击队员在当地的市场上活跃着,其市场信息有限。另外,在市场发展趋势的分析和竞争信息的收集上,渠道商缺乏动力,因而不会派遣相应的专业人员来做这方面的工作。信息不足,会造成收益下降,或者项目的成功率降低。有些地方要做宏观市场方面的工作,像区域市场入网、与设计院联络、品牌形象宣传等,渠道商没有能力和动力去做,使得大的项目自己无力问津。没有组织的游击队,发挥不了整体的作战能力。工程项目对技术要求较高,渠道商的技术能力又往往偏弱。最致命的是最终用户对渠道有排斥心理,希望与制造厂直接联系。

2.项目的利润空间有限

工业品一般都是大宗产品,单次购买费用高,购买次数较少。因此,在购买工业品时,用户显得十分谨慎,往往会有多个部门、较多的核心人员参与,通过招投标进行采购,价格压得很低,营销费用很大,有的货款还要垫资,项目跟踪周期长,不确定因素多,最后的收益空间有限。

3.不规范的制造厂家带来的风险很大

很多制造厂家管理很不规范,比如:价格不确定、不能按时交货、产品质量不稳定、售后服务不及时、差额返款困难等。这就使得渠道商不得不同时多找几家制造商,这样就不利于渠道商在当地品牌的巩固,尤其是制造厂家同时将销售授权给几个渠道商时造成的冲突,给渠道商带来的损失风险很大。

(二)渠道的困惑来源

渠道商的困惑主要来源于最终用户的需求特征、制造厂家的综合实力及渠道政策状况。如图10-6所示。

图10-6 渠道模式困惑的来源

工业品渠道商不可回避的三个问题,如图10-7所示。

图10-7 工业品渠道商需要思考的问题

(1)渠道的功能定位。工业品渠道商需要思考,渠道商的功能是将制造厂家的产品简单地搬到最终用户手上,起个“搬砖头”的作用,还是扎扎实实地做好区域市场建设,与最终用户建立良好持续的伙伴关系,不但为最终用户提供产品,还提供及时的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在区域市场里挖出一口口“深井”,从而获得源源不断的“甘泉”。

(2)渠道的自身管理。渠道商要发展,而且是持续健康地发展,就必须做好自身的管理,如人员管理、销售过程管理等。

(3)渠道的发展空间。渠道商生存的关键是要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如市场空间、厂家的空间等。

三、渠道空间论

关于工业品渠道商如何突围,我们提出了渠道空间论,包括外部空间和内部能力两大方面。如图10-8所示。

图10-8 工业品营销渠道空间论

(一)外部空间

渠道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要有足够的发展空间。

一是要有足够的市场空间。空间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所以厂家在进行市场划分时一定要兼顾渠道商的发展空间需求。市场空间太小,渠道商的发展空间就有限,市场对渠道商的吸引力就会不够。当然,区域市场也不能划分得过大,否则渠道商可能开拓不过来,这就势必造成市场浪费。

二是要有足够的厂家空间。厂家空间主要包括厂家的发展战略及其对渠道商的影响、厂家所处的发展阶段及该阶段为渠道商所留的空间大小。这些都是厂家在制定战略时必须考虑的,也是渠道商选择厂家时所在乎的。

(二)内部能力

制造厂家要发展好渠道,还必须修炼好“内功”,提升内部能力。

一是要有强大的市场功能能力。厂家要能把握行业趋势、明辨竞争态势、掌握信息节点、找到关键人物、熟悉行业经验、准确市场预判等。

二是要有强大的销售能力。销售人员的基本功要扎实,对最终用户的需求了然于心,对公司了如指掌,对产品如数家珍,能通过机会分析、资源分析、竞争分析等,制定出合适的销售策略。

三是要有较强的销售管控能力。厂家要切实进行销售人员的绩效管理、销售过程管理及项目管理等。

四、工业品营销渠道创新

(一)传统销售渠道的优劣比较

传统的直销和分销的优劣势比较,如表10-1所示。

表10-1 直销与分销的优劣势比较

直销

分销

价格

可以直接控制,反应快,单个项目价格操作空间较大。

与分销商协商,决策权在分销商,单个项目价格操作空间较小且反应慢。

费用

全部销售公关费用由厂家承担,费用大且难以控制和计算。

一切销售费用由分销商承担,不存在费用控制问题。

市场

对终端用户直接了解,但市场拓展的速度较慢。

对用户只能间接了解,但市场拓展的速度很快。

风险

单个项目由于费用大而存在较大的风险,但渠道稳定,风险小。

单个项目的风险很小,但渠道的稳定性小,可能带来整体的较大风险。

适用

在一定范围内的区域市场或某一行业内的中小型公司。

在大范围内迅速展开业务的无区域公司。

优势

价格控制空间大,对用户了解,渠道稳定。

市场拓展快,销售费用又小,单个项目无风险。

劣势

单个项目风险大,费用大且难以控制。

价格控制空间小,对用户不了解且渠道稳定性差。

综上分析,直销和分销各有千秋,采取哪种渠道策略主要视情况而定。用户要求与厂家直接洽谈、市场竞争较为规范、用户对价格较为敏感的情况下,直销的成功率较高;反之,则分销的生命力更强。在产品普遍缺乏差异性的情况下,制造商的竞争优势应当通过有效运营、降低成本来取得。甲方大多希望与制造厂家直接接洽,以获得产品在技术、质量、交货期、售后等方面直接的保障。在中国特殊的国情下,任何销售都摆脱不了人情关系,也就是说,竞争具有不规范性。在此态势下,无论直销或分销,在实际市场运作中都存在着较大的困惑。制造商一方面要求对价格控制空间大,另一方面又要求成本和风险小。只有同时具有两种传统销售渠道的优势,还必须规避两者的劣势,才能满足现状的需求。这就势必要求我们创新开拓一种新的渠道。

(二)立体渠道

立体渠道的形成是一种创新尝试和摸索。这种新的渠道要兼有分销和直销的优点,而规避两者的不足。

在分销的基础上直销,将生产厂商的无形资产有形化,以激励分销商进行直销,这种渠道称为立体渠道。如图10-9所示。其主要内容为:制造厂家对销售渠道进行重新筛选和整编,赋予某些渠道“名义”上的直销的权力,目的在于提高用户对渠道的信任度的同时,强化厂家对渠道的市场掌控能力,以企业资源换取市场资源。

在直销的基础上进行代理,对原来直销的人员进行能力评估,并按照一定的方法将其转化为销售费用自理的代理商,这种模式解决了直销人员在一线作战中终端自我激励不够的问题,保障其自主性,激发其战斗力。

立体渠道的核心是强化市场功能和服务功能。

图10-9 立体渠道模型图

我们可以形象地把销售比喻为战场上的步兵,把技术支持比喻为工兵。要想战斗获胜,我们必须要使步兵、工兵获得最大的战斗激情与热情,也就是说,要使销售人员能够自我激励和自我管理。化小核算单位、自我控制费用、自我管理回报,代理无疑是满足这三个要求的最好方法。然而,在产品同质化、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要想取得胜利,企业必须打立体组合战,即增加空军。掌握制空权就是企业需要强大的市场功能,而组建“空军”需要的投入是很大的,且收益是滞后的,但“空军”又是企业未来长久取得不败战绩的必要保障,为此,“空军”就必须由生产企业来直接管理和组建了。

如此,立体渠道的基本内容就包括:生产企业着力打造市场航空兵,强化市场与服务功能,指导并监管代理的销售;对销售等步兵实行代理核算制。

导入立体渠道的步骤:

(1)现有营销体系诊断、评估。

(2)各相关体的资源投入与收益分析。

(3)明确各相关体的投入与收益。

(4)渠道成员的选择与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