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招聘渠道及组合 时间21:06

(一)常用招聘渠道

l  网络招聘:全球性平台如 LinkedIn;区域性平台如东南亚的 eed、德语区的 sing、欧洲的 step stone、澳新的 seek、东南亚的 drop shit drop db 等;还有国内的 Boss、猎聘等,不同平台在垂直领域(如技术、设计类人才,初创公司及 VC 阶段人才)的人才密集度不同。

l  猎头与招聘机构:高端关键岗位和稀缺岗位可找传统猎头,批量招聘可采用 RPO 招聘流程外包。使用外部机构时,要严格筛选、审核资质,提前充分沟通需求,以提高找人效率。

l  校园招聘:类似国内,可与本地高校合作开展宣讲会、合作项目、实习生计划等,也可招聘在全球知名大学留学后回国的当地学生(如在马来西亚招聘从英国、欧洲、美国等留学回来的马来西亚学生)。建议长期储备人才,尽早与学校建立关系,建设高校雇主品牌。

l  内部推荐:在海外应用广泛,海外人才喜欢推荐朋友,需设置激励规则(如奖金设置、宣传推荐人才),且内部推荐的人才匹配度较高,因为推荐人熟悉公司文化和需求。

l  劳务外包及外部合作伙伴:专业技术岗位可通过技术外包公司,批量 IT 类人才可采用 ITO 方式,行政基础岗位可使用当地劳务派遣公司或自由职业者。印度较多 IT 服务公司做 IT 类外包,马来菲律宾较多业务外包(BPO),适用于处理非核心工作、批量需求且流动性大的岗位。合作时要明确与外包商的职责划分,避免事实雇佣风险。

l  行业峰会及技术社群协会:类似国内参加技术论坛,属于高端社交,可建立专家网络,挖掘优秀人才。

l  雇主品牌官方平台:公司官网设置 career 页面,方便全球人才查看各国发布的岗位(如华为官网全球可登录且有英文版本);在社交媒体(如 LinkedInTwitterTikTok 等)设立公司账号和页面,宣传公司,定向吸引人才投递。

(二)渠道选择核心逻辑

l  明确目标人才所在区域、职位层级和人群特点。

l  考量哪些渠道成本效益最优。

l  根据紧急程度确定渠道,因为速度和效率受紧急程度影响。

l  依据雇主品牌强弱选择渠道,品牌大时,人才可能主动关注官网投递简历。

l  持续分析渠道有效性,聚焦有效的渠道。

(三)渠道组合及提升效能建议

渠道组合可结合区域和岗位,例如:

l  高专精岗位(如 AI 科学家),在越南、墨西哥等新兴市场,可通过猎头招聘并渗透技术社群;在美国、德国等成熟市场,更多通过领英深度搜索和行业峰会挖角。

l  批量性岗位(如客服中心),在新兴市场可通过本地招聘会和劳务外包;在成熟市场可采用网络招聘海投或 IPO 批量交付。

l  中高层管理人员则有其他对应的渠道组合。

提升招聘渠道效能的建议:

l  新兴市场(如越南、泰国、印尼等)重视本地人际网络,可多采用熟人推荐,因为在东南亚国家,人才流动常因熟人推荐导致。

l  成熟市场(如欧美市场)注重品牌建设,品牌建立后,人才会向品牌好的企业汇集。

l  高精尖岗位要主动出击、主动猎挖,采用营销式招聘或内部猎头专门猎挖,例如华为曾派小分队在硅谷友商办公室附近咖啡厅约见人选面试,快速发 offer 定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