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原文:
故校之以七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这段话的意思是这样的:所以,要通过对双方各种情况的考察分析,并据此加以比较,从而来预测战争胜负。在交战双方中,哪个国家的国君是明君?谁的施政纲领更好,更得民心?哪一方的将领能力更强?哪一方占据“天时、地利”?哪一方的军队更能严格执行法令?哪一方资源更充足,装备更精良,士兵更多?哪一方的士兵训练有素,更有战斗力?哪一方的赏罚公正严明?通过这些比较,我就知道谁胜谁负。
通过对“五事”的七个方面进行衡量,可以形成五事七计对比分析表,如表3-1所示。
表3-1 五事七计对比分析表 | |||
五事 | 七计 | 我方 | 敌方 |
道 | 主孰有道 | ||
天 | 天地孰得 | ||
地 | |||
将 | 将孰有能 | ||
法 | 法令孰行 | ||
兵众孰强 | |||
士卒孰练 | |||
赏罚孰明 |
因为很多人理解得不太透彻,所以我们重点说一下“法令孰行”的含意,很多人认为“法令孰行”是指军法和军令执行得是否到位。其实这句话另有深意,我们现在写书是拿一支笔就可以开始写作,甚至可以用电脑打字,实现无纸化写作。但在古代,写书就是刻字,古人写成一本书非常不容易,因此古人写书的时候惜字如金,每个字都含义深奥。
在古代,法和令并不完全一样,法和令是两个词,法代表军法。
《孙子兵法》原文: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在军法当中,主要强调的是“曲制”的过程,“法”指的是“旌旗所指,兵锋所向”中的战法,而“令”指的是军令,是战场上将领下达的具体作战命令。
我们举例说明。
假设两支篮球队要进行比赛,主教练在赛前会根据对手的情况确定战术,主教练会思考这些问题:我方的优势是什么?劣势是什么?对方哪个位置的运动员实力比较强?对方的劣势是什么?在分析我方和对手的优劣势之后,主教练就可以制定相应的策略,强化我方的优势,确定采用何种方式攻击对方的薄弱环节。
为此,主教练还需要考虑这些问题:我方可以采取什么策略,使对方暴露缺点?采用什么干扰方式,让对方的优势发挥不出来?我方如何扬长避短?教练需要提前确定战术,比如让哪些球员首发出场,我方运动员负责盯防对方哪些球员,运动员受伤后,由谁替补上场。在面对对方的核心球员时,如何利用包夹等战术使他无法发挥作用。
主教练制定战术后,还需要训练球员,让他们尽快熟悉这种打法,提高团队的战斗力,这就是“法”的过程。而“令”实际上是现场指挥的过程,指的是现场指导,比如主教练在现场观看比赛,在申请暂停后指出我方球员存在哪些失误,下一步应该怎么打,等等。
在案例中,主教练针对己方和对手进行分析后所制定的战术、策略,是“法”的内容,而临场指挥,适时调整策略则是“令”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