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常见问题解答与总结

4.1 直播互动问题解答

  1. 研发投入加大代表什么?研发投入不披露又代表什么?

 

  • 研发投入加大:通常代表企业重视技术创新,聚焦产品升级或新兴业务布局,如美的、海尔通过研发投入提升高端产品竞争力,为 H2H3 业务储备能力;
  • 研发投入不披露:可能反映出研发未成为企业核心战略,或管理层对研发成果缺乏信心,如格力 2015 年年报不披露研发投入占比,侧面说明研发未被纳入核心管理范畴。

 

2.   海尔通过收购增加营收,是否会面临商誉问题?

 

  • 收购确实可能产生商誉,但关键在于企业的整合能力。海尔收购 GE 家电、飞雪派克后,凭借强大的管理能力(如海尔长期学习日本、美国管理经验,培养了大量职业经理人),使被收购企业快速盈利(如 GE 家电并购后第二年盈利),并通过技术整合反哺自身业务,商誉风险可控;
  • 若企业缺乏整合能力,收购后的商誉减值可能成为负担,但海尔的案例证明,管理能力与技术整合能力能有效化解商誉风险。

 

3.   战略解码与战略地图、平衡计分卡(BSC)的应用是否一致?

 

  • 战略地图是平衡计分卡的细化与延伸:平衡计分卡将指标分为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而战略地图进一步明确了四个维度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学习与成长(能力)内部运营(效率)客户(满意度)财务(营收利润),为战略解码提供路径框架;
  • 战略解码与两者的关系:战略地图、平衡计分卡是战略解码的工具,战略解码需基于战略地图明确目标与路径,结合平衡计分卡设计指标,三者相辅相成,而非相互替代。

 

4.   高层受到激励后,如何激励基层员工?

 

  • 利益共享:推动企业建立覆盖研发、销售、职能等核心团队的激励体系,如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计划、奖金包分配,避免激励仅集中于高层;
  • 人才培养:高层需将培养人才作为核心任务,为基层员工提供晋升通道与成长平台,如美的通过人才快速迭代机制,让优秀基层员工有机会进入核心岗位,实现利益 + 事业双重激励。

 

5.   格力的芯片制造是否能成为发展催化剂?

 

  • 从行业规律看,芯片制造需要长期技术积累、巨额资金投入与全球化协作,非短期投入可突破;
  • 从格力实际情况看,其企业文化与管理团队缺乏芯片领域的基因与远见(如公开言论中对全球化协作的认知不足),且目前无公开资料显示其芯片业务取得突破性进展,因此不看好格力芯片业务成为发展催化剂。

 

6.   战略执行的监控有哪些方法?对监控人员有什么要求?

 

  • 前提:战略执行监控的前提是完成高质量的战略解码,若未明确目标、关键任务、资源配置,监控将无的放矢;
  • 方法:基于战略解码成果,建立月度经营分析会 - 季度复盘 - 年度评估的监控体系,聚焦关键任务进度、资源投入效率、指标完成情况;
  • 要求:监控人员需具备业务洞察能力(理解 H3 业务模型、战略地图)、数据分析能力(能识别指标异常背后的业务问题)、跨部门协同能力(推动问题整改)。

4.2 总结

战略解码是 BLM 模型从战略执行的关键桥梁,核心是解目标、解关键任务、解资源、解指标,且需遵循正确顺序,避免本末倒置。通过白电行业案例可见,美的与海尔凭借清晰的业务组合(H3 模型)、精准的关键任务(并购、技术整合)、合理的资源配置(研发、激励)、科学的指标设计(波士顿矩阵、安索夫矩阵),实现了从三足鼎立双雄争霸的跨越;而格力因战略解码能力不足,在业务布局、资源投入、客户需求响应上存在短板,逐渐落后。

 

对于企业而言,需重点掌握 H3 业务模型、战略地图等核心工具,提升业务洞察、资源整合、团队协同能力;大型企业可进一步学习 BEM 模型,优化战略解码颗粒度。唯有将战略解码做深做实,才能实现看准即做到,让 BLM 模型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