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股一直标有朝阳产业的行业属性,资本市场也享受着比传统行业更高的估值,资本市场表现稳健。但近两年,在公立医院改革和医保控费的大背景下,国家出台了审批制度改革、两票制、医保支付方式、一致性评价等重磅政策,医药上市公司资本市场颇为动荡,几家欢喜几家愁。
从细分行业来看,化学原料药、中成药和医药商业的成熟度相对较高,并购整合成为决定行业增长的重要因素;化药制剂的创新和消费升级仍有较大空间,结构调整是行业成长的关键因素;生物制药步入快速成长期,创新技术不断出现,成为资本市场的投资热点。如图4-7所示。
图4-7 医药细分行业发展周期
任何一家上市公司都是在两个市场进行经营,一个市场是以规模、利润为核心的实业市场,另一个市场是以市值管理为核心的资本市场。
很多医药上市公司往往侧重于实业市场,思考更多的是企业经营和利润问题,上市公司具有资本思维和市值管理概念的不多,能够把实业市场和资本市场有效融合的企业更是寥寥无几。步长制药跌破发行价,市值蒸发700亿元更是为上市医药企业敲响了警钟。
市值是上市公司生命周期的最直接表现。在A股上市公司市值Top100排名中,医药企业仅有恒瑞医药、康美药业、复星医药、上海莱士和云南白药五家企业。医药上市公司在市值管理方面较其他行业来说还不够成熟,要得到广大资本的认可,医药上市公司还需要迈出更大的步子。
资本市场流行这句话:“50亿市值看主题,200亿市值看业绩,400亿市值看创新,800亿市值看国际对标。”从A股医药上市公司市值分布来看,大小市值分化严重。80亿市值以下的有一大堆,400亿市值以上的极少数。大部分医药上市公司还在为突破百亿市值努力中。如图4-8所示。
图4-8 A股医药上市公司(2016/6/17)市值分布图
数据来源:时代方略整理
医药上市公司实现市值增长,需突破四个大门槛:
第一大门槛是市值100亿。如何突破百亿市值?方法有很多,可以是拥有持续放量的重磅产品,可以是实业市场有不错的利润表现,可以是通过投资并购、资本运作,可以是券商包装,讲一个很好的故事。
第二个门槛是市值200亿。许多不错的医药上市公司在200亿上下徘徊,要突破200亿市值,这些企业必须向资本市场交出突出的业绩答卷。目前一批企业已经在行动了,科伦药业正在努力从大输液霸主向高端创新药新军转变,期望迎来市值拐点;贝达药业研发加码和外延扩张,避免“埃克替尼”一品独大局面,力保200亿市值;康恩贝OTC与处方药双线开进,力争实现200亿市值。
第三个门槛是市值400亿。突破400亿市值,医药上市公司要在成长模式上实现创新突破,在产业升级上打造下一个掘金点。天士力摆脱“复方丹参滴丸”的标签,布局大健康战略一举拿下400亿市值;必康股份通过并购打造“医药大健康产业生态圈”,突破400亿市值;康弘药业股市新秀,凭借创新生物药康柏西普上市,成功从一家中药企业转型生物药企业,逼近400亿市值。
第四大门槛是市值1000亿。实现千亿市值绝非是企业业绩好就能成就的!从突破千亿市值的医药企业来看,有坚持以“创新+国际化”为战略的恒瑞医药,亦有坚持以“全产业链平台”战略布局的康美药业。从千亿医药企业成长的背后逻辑来看,成为千亿市值的药企,可以归因于战略、产品、资源整合、市值管理能力。千亿市值企业可以对标国际制药企业,在医药市场已经高度成熟的美国,行业集中度很高,催生了强生、辉瑞、默沙东、吉利德、艾伯维、安进、礼来等一大批市值很高的药企。如强生的市值已经超过3000亿美元,对比之下,在中国的上市药企中,市值最高时的恒瑞医药约2000亿元人民币,尚有明显差距。
总之,医药上市公司要管理好市值,实现市值突破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要塑造企业价值。制定产融结合的战略规划,在机制上进行优化,管理上进行提升。
第二,要挖掘企业价值点。对投资价值充分描述,有一个很好的资本故事。
第三,要学会价值传播。除了法定信息披露外,要维护4R关系,即与投资者、分析员、监管机构和媒体关系管理。
第四,要进行价值实现。执行一些如股权激励、定向增发、并购重组、债券融资等资本运作手段,进行价值实现。
【典型案例——千亿市值药企发展模式】
(1)全产业链平台型企业——“康美模式”。
康美药业成立于1997年,上市之初是一家药品经营企业,2002年投资建设中药饮片生产基地,增加中药和医疗器械业务板块;2009年收购上海美峰食品有限公司和上海金像食品有限公司,以快消食品和保健品切入华东市场;2010年康美药业收购亳州中药材市场,增加专业市场物业管理业务;2013年康美医院进入运营阶段,康美药业与吉林梅河口市人民政府签订医疗产业战略合作,进军医疗领域,积极探索大健康产业发展模式;2014年以来,康美药业启动“互联网+中医药”,进一步强化虚拟与实体市场的结合力度。通过不断并购扩张,康美药业现已形成涵盖药品生产与销售、药材种植与贸易、中药材市场经营、连锁药店、医院经营、药房托管等多个环节的业务体系。
随着产业链布局的完善,公司业绩快速成长,收入从2001年的4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216亿元(CAGR高达30%),净利润从2001年的0.3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33亿元(CAGR高达37%)。公司总市值从 2001 年上市之初的22亿元一路攀升至2017年的千亿市值,列中药行业之首,成为中药龙头。
康美药业依托多年全力打造的中药全产业链模式及供应链优势,建立基于大数据的健康云服务平台,在健康产业领域设计“大健康+大平台+大数据+大服务”发展路线图。从康美健康到康美中药网、从康美e药谷到康美中药材价格指数、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信息化医疗服务试点平台到设置网络医院、从康美医疗上线到“智慧药房”落地,康美药业打造出完整的医药大健康生态圈,实现全面的医药电商、互联网医疗服务能力。
(2)高度专注的研发型企业——“恒瑞模式”。
恒瑞医药是目前国内由仿制药研发转型升级为创新药研发最为成功的企业之一。自2012 年以来,恒瑞医药每年研发投入均超过5亿元,研发销售比接近 10%。2017年上半年研发投入达到7.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0%,国内首屈一指。持续研发投入和良好的产品线建设规划为恒瑞带来了高质量仿制药和创新药。
恒瑞医药作为国内研发型企业的标杆,研发创新和国际化路线成功打造了恒瑞医药千亿级别的成长空间。
恒瑞医药立足高质量仿制药产品管线,拓展创新药产品管线和市场空间。恒瑞医药前期主要集中在仿制药大品种的开发上,2000年后通过抢仿奥沙利铂、多西他赛、伊立替康等一系列大品种帮助公司实现第一轮高速增长;2004年后碘伏醇、七氟烷等手术用药的获批带动了公司第二轮高速增长;2006-2009 年,公司战略布局从仿制药逐步推向创新药;2014 年首个创新药大品种阿帕替尼获批上市,带动公司第三轮业绩增长。目前公司有超过90个在研品种,超过20个创新药品种进入临床。在产品为王的医药市场中,恒如医药无疑是大赢家。
国际化是恒瑞医药突破千亿市值另一大重要步骤。恒瑞医药目前仿制药和 me-too创新药物开发技术已较为成熟。在规范市场,恒瑞医药已经有伊立替康、七氟烷、环磷酰胺等多个市场前景好的仿制药品种。同时公司引进美国Tesaro公司的止吐专利药Rolapitant扩充肿瘤辅助治疗管线,引进日本Oncolys公司的溶瘤病毒补充免疫治疗管线等。
(3)内外兼修型企业——“复星模式”。
复星医药在2017年实现了市值翻番,从2017年年初的551亿元升至1000亿元,成为千亿市值俱乐部一员,让外界看到了“复星速度”。
复星医药高成长的背后是“外延并购扩业务+内生管理提规模”的长期发展战略,正如复星医药总裁兼CEO吴以芳所说:“产业厚度决定企业成长价值高度。”复星医药市值高增长的背后,是企业经过多年的积累,价值逐渐得到市场认可。
外延并购扩业务:复星医药经过20多年的发展,围绕药品、医疗器械、医疗服务三大板块在全球范围内选择潜力和规模企业并购,战略性覆盖医疗健康全产业链的重要环节,这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对标制药巨头强生公司不无道理。复星医药的多元化布局并非是“大而不精”。复星在药品、医疗器械、医疗服务每一个版块,综合实力都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依托生物药平台复宏汉霖成为单抗研发龙头,联合Kite公司成为CAR-T产品的国内领先企业,收购印度制药Gland Pharm进一步推进国际化步伐,不断进行医疗机构布局,成为医疗服务领域的佼佼者,种种战略举措让投资者看到了复星医药价值未来的持续提升。
内生管理提规模:对于企业来说,并购容易整合难。如何将产业链深度打通,是企业并购之后发展的关键。复星医药也一直在整合能力上不断努力,复星医药属于财务管控,收购后的企业仍主要由原团队负责运营,只派驻财务总监帮助其梳理内部管理,实现了在战略层面“不缺位”,在管理上“不越位”,不断提高内部经营和管理能力来持续提升盈利能力和扩大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