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工作习惯上的差异

有一些细节揭示出两种不同文化的碰撞。

刚开始处时,卡兄的很多习惯还是让绿城工厂吃不消。对绿城工厂而言,明里不敢说,但私下里还是犯了不少嘀咕。

卡特彼勒来人,非五星酒店不住。绿城工厂距离高新区比较近,高新区有一家挂了四个星的酒店,在当地也是首屈一指的。但是卡特彼勒来的人不愿意住,觉得档次低,非要去东区住那家五星的。生生的一天要多跑五十公里。

这还不算过分。住就住呗,两个人来住,都是男的或都是女的,非要开两间房,开一间多好,打牌唠嗑深夜不寂寞。最重要的是还能省下几百块钱。这几百块干什么不行啊?但人家不这样,说是要注意保护隐私。听说老外住酒店,一男一女开房不算回事,要是两男或是两女开房,那才叫新闻。因为这一件事情,私下里没少嚼耳根子。

只是有一点还是值得大家称赞的。卡特彼勒的人出差住酒店,不论什么样的级别,规格都一样,都是一人一间。而国内很多企业,在出行和入住上有很严格的等级划分。出行时高管坐飞机,中层坐高铁,一般员工只能坐快车;在入住上,高管住套房,中层住豪间,一般员工只能住标间。你说,进行这样的划分怎么能做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在出差上,卡特彼勒对员工都是实报实销,上不封顶。

还有一种情况,在吃的方面。之前的员工餐厅,针对总监级以上领导设有包间,就是普通员工吃大锅饭,而给这些领导开小灶。卡兄进来以后,逐渐进行了改变。先是把小灶给取消,把大锅饭盛到盘子里,依旧送到雅间给领导们享用。后来索性把雅间也取消了,领导们直接到大厅里吃饭。再后来,让这些领导在大厅里吃饭也不能安生,人事(HR)部门还搞了一个活动,用的是英文名叫LUNCH CHAT,翻译成中文是午餐闲聊。每周抽出来一个工作日,分别从不同的部门选出来一些员工代表和领导们一起用餐,在用餐时交流心得。

估计这是从别的部门借鉴过来的,不是HR的原创,但却起到了一定的效果,算是增加了一个员工和领导沟通的平台。况且,卡兄能够把领导们从雅间里拉来本来就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从那以后,餐厅的卫生和饭菜质量的确提高了不少。

卡特彼勒真的是一视同仁,有没有例外?

也有例外的。如果总部的大BOSS过来,会有一些差别。说到大BOSS是卡特彼勒全球总裁级以上的,但这样的人在这家500强、在全球拥有十余万员工的跨国公司里面不会超过十个。但标准也不会高到哪里去,比如别人说高铁二等座,他们会坐商务。别人住大床房,他们会住套房。

例外中也有例外,前些年和徐工谈判那一次,为了赶时间还是坐包机飞过来的。在一些影视剧里,总是看到有些企业大佬一掷千金,凶狠暴虐,但那只是在电影里,这些企业家们为什么有那么多钱?在于他们知道如何控制成本,攫取利润。控制成本,说白了,就是知道如何去省钱。

他们住的很讲究,吃的很随意。还有其他一些方面,比如接待,和之前也大不相同。绿城工厂养了十多个人是专职司机,只要有人来,车接车送,丝毫不敢怠慢。绿城工厂这边的员工,甚至是领导出差到其他工厂,却还需要打车。后来知道,他们的工厂并没有养活这么多司机。细算也是,现在都是共享经济了,出门打个车非常方便,干吗非要坐公司的车。买辆车要不要花钱,至少得二十万元以上吧。有车就得有司机,要不要开工资?怎么着也得四千吧。这车要不要烧油,要不要上保险……

作为世界500强,卡兄不能容忍自己在琐碎的事情上浪费太多的精力。但有些事情又必须去做,那样的话,尽可能让第三方来完成,而不是亲力亲为。这和绿城工厂之前的行事方式相比也是很大的不同。

在卡特彼勒里面所形成的这种人与人平等的关系是令人尊敬的。员工的人格也是受到尊重的。得罪员工可没有什么好下场,卡兄已经领悟到其中的道理。还有一个细节可以佐证这一点。DAY ONE 庆典上,全球矿业的老总沃爷一进场就与尽可能多的员工握手,讲话中也多次对员工赞许。此后两年里,沃爷每次来工厂里都会到车间和工人进行交流。不仅仅是他,其他几位老板都是这样。这些老板总是给人一种平易近人的感觉,让你觉得很容易亲近。

员工的平等与尊重是其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最直接的一个好处是,这会带来融洽的工作氛围,让员工充满自信并乐于工作和交流。

并购以后,不断有卡特彼勒方面的人员出差到绿城工厂,大都脚底生风,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曾有员工私下里讨论,说他们趾高气扬,有些看不起这些被收购的人。真有狗眼看人低,天生具有优越感的人肯定会有。但也免不了有人这么认为,是因为自卑所致。后来才知道,这些人里面大部分也是招安过来的。之前,卡兄在中国是没有煤矿设备这一业务单元的,收购了比塞洛斯之后,比塞洛斯在中国有几家工厂,从那时起,卡兄在中国区才算有了自己的采矿业务。从这一点说,新兴市场部的人十有八九都是并购过来的,在这一点上,大家都一样,只是前后脚罢了。所以说他们骄不骄傲不大清楚,你的自卑到是一定的。

同他们共事,相对来说是比较融洽的。这些企业里,员工之间的关系比较纯粹些。不像一些国企、某些民企,常有拉帮结派、搞小团体的现象,做事情时总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总怕得罪了这个,又伤到了那个,还有一些让人生厌的官僚作风。

你说这样的企业里就没有尔虞我诈、钩心斗角?肯定会有,只是不那么常见,特别是在基层的工作中。很多潜在的、消极的因素都在建立起来的工作程序中被规避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