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是中国乳制品行业近年来最严重的危机事件,那么2004年的阜阳毒奶粉事件无疑可位居第二。三鹿,在这两起危机中的境遇,颇让人感叹。
“4月22日是我们三鹿集团最黑暗的一天。”三鹿的高层在回忆起2004年的这一天时,做如此评价。
就在这一天,安徽省地方媒体刊登了《阜阳市抽检发现的不合格奶粉名单》的公告,三鹿登上了伪劣奶粉“黑名单”,全国各媒体纷纷转载。
这个消息就象一枚重镑炸弹,全国各地各级执法部门对三鹿婴儿奶粉进行封杀,责令三鹿婴儿奶粉下柜台、退出市场。一时间,来自政府、媒体、消费者、经销商、终端商等各方面的压力铺天盖地而来。不过,在17天后,三鹿集团转危为安,让自己的生命得以延续到2009年2月破产前的一天。
三鹿在这17天中,都做了些什么呢?
其一,第一时间查明真相、采取行动。
4月22日下午,查明三鹿是因为假冒产品被误伤——阜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假冒产品未标注假冒的情况下,将之当成了致使小孩变成大头娃娃的抽检样品。为此,阜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自己的误报向三鹿集团出具了证明。
其二,洗清冤屈。
阜阳市整治伪劣奶粉领导小组4月23日上午要举办一次新闻发布会,三鹿集团两位副总连夜赶写《关于三鹿婴儿奶粉被误报为不合格产品的情况说明》,要求市有关领导在新闻发布会上为三鹿集团澄清事实,并早早的守侯在了会场外,以防有关领导遗漏。
此外,另一项迫切的任务就是请阜阳工商、卫生、消费者协会三家单位在为三鹿道歉的声明上盖章,把三鹿从“黑名单”中撤下来。
其三,用正面信息压倒负面信息。
4月23日当晚三鹿被冤的消息上了中国广播网,第二天早晨,《劣质奶粉“黑名单”竟然有假,阜阳公开向三鹿集团道歉》上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随后全国各级各类媒体共有30多家先后转载了这一消息。
其四,找到权威的第三方力量。
4月23日晚,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带队的6部门组成国务院调查组到达阜阳,三鹿抓住机会,当晚就向国家部局领导做了书面汇报,与此同时,三鹿集团总部逐级向石家庄及河北省的省市领导、相关厅局,以及国家工商总局、质监总局、药监总局、卫生部、国务院等部门进行了汇报。
各方面的力量都参与了进来,最终促成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卫生部的高度重视,四部局于4月26日联合下发了《关于“三鹿奶粉有关问题的紧急通知”》的文件。国家四部局为一个产品联合下发一个文件,这是罕见的。
其五,线上做公关,线下稳市场。
三鹿一线人员在执法部门、各媒体间奔走呼号的同时,公司总部销售公司与全国各地经销商时刻保持联系,将阜阳的道歉声明、国家四部局联合下发文件等消息在第一时间传达给他们,有效防止了市场出现“雪崩”。
2004年的5月9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近期对婴儿奶粉产品质量的专项抽查结果,公布了国内30家具有健全的企业质量保证体系的奶粉生产企业名单,三鹿集团列在第一位。至此,三鹿的此次危机画上了一个看似完美的句号。
通过三鹿以上转危为安的动作不难看出,危机关头的处理行为是否得当,是否掌握住了主动做好了应对,对危机公关的成败起着直接的影响作用。
下面,我再给大家提些建议。
一、不要和消费者去争论,也不要先就将精力放在和媒体的辩论上,我们需要记住的是:对消费者及社会舆论而言,看得见的实在行动比口头承诺更重要。
二、我们第一时间所需进行的反应是:去查找危机之源,搞清楚它始于何处,摸清楚它目前的影响面,分析自己是否能够与它划清界限,划不了,就看是否能够暂时摁住,以施展缓兵之计,为自己的下一步动作好决策准备。
如三鹿在第一时间与媒体及阜阳市相关政府部门进行沟通,争取到了“是相关人员工作失误”的共识及其就此事的道歉。
三、准备更大的力量去扑灭它。
火正在烧,而且还在随风蔓延,水太紧张或者是根本就不够,灭不灭得了的疑问就比较大了。所以作者认为,当我们确定出手的时候,就一次性调动高于自己预算一定幅度的所可能调度的媒体、政府等公关资源,及其他危机处理资源,更多保障的一次性就将问题解决。
四、要懂得牺牲暂时利益进行疏导。
比如,为那些对自己不满的消费者做更多设身处地的考虑,承当起自己的责任,以有理有节、实事求是的态度去解决问题,并让渡利益去淡化、疏导他们的不满;对那些在行业危机中连自己一起怀疑,甚至是受到行业败类伤害的消费者,站在行业的高度,去帮助他们,这同样是疏导那些可能继续连累自己的危机。
三鹿向阜阳毒奶粉事件中的受害儿童赠送自己的“健康”奶粉就属于此类危机处理方式。
五、有些事,由于当事双方是互相防范的矛盾体,可能越辩越不明,如此情况下,我们需要在最短时间内调度第三方的公信力量为自己作证、出头。
如三鹿因受到“误伤”而及时地调度了工商、质检等相关部门出面澄清。
六、放低姿态、敞开胸怀,以勇于承担责任的诚恳形象,主动阐释事件经过,公布处理意见和最新事件动向,发布避免事件再次出现的措施,如有必要,还可以做出更大的承诺。
一旦危机与我们相遇,不要去躲避和推卸责任,而应该以积极、开放、诚恳、负责的心态,第一时间透露消费者和媒体所关心的信息,以用正面信息压制负面影响及市场歧义。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一致的传播口径,需要让企业的高层、负责人出面,以表明自己对事件的重视程度和妥善处理的诚恳态度,需要借助政府相关部门、相关协会及组织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