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公务员到办企业

 我觉得一个人应该像茶一样,不管在什么样的煎熬下都能够给别人带来芬芳,而不会煮成玩世不恭的杠头,也不会煮烂了。

 

20世纪80年代初,我毕业于北京警察学院。在学校学的是经济犯罪侦查专业,学习成绩也比较优秀,毕业之后,顺利分配到北京市公安机关。经过十几年的锻炼,已经非常熟悉业务,并且参加过多次全市的重大活动,也曾立功受奖。无论是自己的工作,还是和同志们的关系,都算顺风顺水。

我虽然当了一名公务员,但我感觉,自己在机关里很难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实现自己的价值。我心想,如果换一个领域,空间可能会更大,机会可能会更多。于是,我毅然决然地递交了辞职报告。

其实,我当时的选择也有偶然的因素。我的一个朋友说他办了一家工厂,想找一个合作伙伴,想来想去,觉得我最合适。一开始,我并没有答应,觉得自己创业,肯定会有很大的风险,不像在行政机关,虽然天天忙,但并没有实际的压力,不管工作怎么样,到时候都会拿工资,而且还穿着制服,手中拥有一定的权力。

 1993年我离职的时候跟现在不一样。当时单位不肯放档案,不让我走,我没办法就经常写假条请假,后来单位最终我让走了。而现在的公务员要离职,脱掉制服赶紧走,因为后面有一堆公务员没岗位。

从北京市公安局一个纯“吃皇粮”的公务员到办企业的创业者,当时给我的反差非常大。当公务员时,鞋、帽子、手套、制服全都是单位发,但是到办企业时,一分钱一厘钱都要靠自己去挣。原来到哪里去,人家都看着你,看你的颜色,等自己办企业后,都是自己面对这些单位,除了企业都是“衙门口”。反差太大了,一时半会自己都适应不过来,这是我人生中的一个转折,但是从今天的结来看,当时的选择非常正确。

我们公司是生产通信产品的。这个领域随着时代的脉搏发展得非常快,日新月异。现在的小孩子们用手机基本上一年左右就换,换的速度非常快。在这快速的变化中,我常想,这中间一定有某些万变不离其宗的东西。于是,我把自己在企业经营里发现的万变不离其宗的东西写了下来,既是前30年交的学费,也是自己的感悟,写出来跟大家分享,

我知道自己只是沧海一粟,我的这些感悟对其他做企业的朋友可能产生不了什么作用,但即使这样,我也想尽量地燃烧自己。

我喜欢茶,觉得茶叶有一个好处,就是当你拿开水泡它的时候,它不怕开水泡,等它吸收水溶开以后,反而把芬芳献给了大家。如果用开水煮鸡蛋,鸡蛋会越煮越硬,而茶叶恰恰不怕开水,越是开水越能带来芬芳。我觉得一个人应该像茶叶一样,不管在什么样的煎熬下都能够给别人带来芬芳,不会煮成玩世不恭的杠头,也不会煮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