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由内而外的战略

在咨询实践中,笔者深感企业家在战略视角上应该建立一种主导视角,以一种视角建立完整的思维体系,同时包容其他视角。这是因为没有一种视角是万能的,企业“赢的逻辑”也不是只有一种。在资源基础观的视角下,考虑业务组合时需要从组织自身的核心业务和能力出发,利用这些核心能力,在外围寻求增长。企业现有的核心业务,包括企业现有的市场、业务线、产品、分销渠道和客户等,新的增长点应该立足于这些核心能力和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在产业组织观(IO)和资源基础观(RBV)以外还发展了第三种理论视角:“制度基础观(IBV)”,认为“制度”对企业成败十分关键。以聚焦企业外部环境的产业基础观(IO)、聚焦企业内部资源能力的资源基础观(RVB)不同,制度基础观更加聚焦制度情境,认为制度不是企业战略分析的背景条件,而是企业成长战略选择的决定性因素。有学者曾经做过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解释企业成长战略选择的三种理论视角中,RBV获得的支持率(85.71%)最高,IBV支持率(83.33%)次之,IO支持率(70.59%)最低。该实证研究表明,对于中国大陆企业而言,若想在转型经济的独特情境下成长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企业,首先需要立足于资源基础观(RBV),关注自身资源与能力培育,尤其是内部知识管理、学习与创新等异质性资源能力的构建;其次需要重视制度基础观(IBV),深刻理解中国转型期独特的制度环境,以及不同区域制度环境差异对企业的重要约束,通过主动实施非市场战略建立政治关联,以获得制度资源。

尽管上述结论需要更多的实证研究,但是不可否认,理论界和实践届越来越意识到“夯实主业+相邻扩张”在战略上的意义。乐高的成功,充分说明了“核心能力”的可拓展性在企业战略选择上举足轻重。乐高是一个儿童玩具的知名品牌,它的优势在于其特定的产品(主要为玩具)和特定的客户群(主要为儿童)。当乐高需要寻求新的增长点,需要从其玩具产品和儿童客户出发,进行衍生扩展。电视和视频与玩具类产品差异性太大,因此不在乐高的核心能力扩展范围之内。相反,如果将其产品线扩展到儿童游戏领域,则与现有产品和客户产生了直接联系,儿童客户在享受玩具乐趣的同时也可能会享受儿童类游戏的乐趣。因此,乐高在2000年后期进入了儿童游戏领域,渠道了较大的成功。

【案例剖析】E公司“腾笼换鸟”之道

E公司位于中山,是一家以水务为主业的上市公司。2014年6月16日,E公司披露定增预案,募集资金净额不超过85,675万元,拟投入中山现代农产品交易中心建设项目、黄圃农贸市场升级改造项目、东凤兴华农贸市场升级改造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分别拟投入募集资金48,363万元、18,978万元、12,732万元、5,600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E公司制定的在黄圃镇、东凤镇原农贸市场上“腾笼换鸟”,发展购物中心的规划,这是公司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看似和传统主业无关,但实际是将为公司构建更多元、更稳健、更长远的利润区,是公司全面提升企业综合竞争优势及增强抗风险能力的坚实一步。让我们来还原一下当初这一战略出台的始末。

项目组实际上是做了“重新定义”,我们思考的核心问题是:农贸市场还可以做什么?当然,继续做农贸市场并在原来基础上升级也是不错的选择,并且对上市公司而言,这种改造可能风险更小。但是,农贸市场也可以彻底脱胎换骨变成“购物中心”。项目组留意到,随着中国消费升级及电商的发展,“提袋消费”正在被“体验消费”无情替代,在三线城市发展“体验消费”(一二线可能已经过剩)大有可为,而购物中心就是“体验消费”很好的载体,而且兴建购物中心并不是从0到1,而是充分利用原有农贸市场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