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流程设计高手
我在2010年、2014年前后出版了《跟我们学做流程管理》《跟我们学建流程体系》,受到了流程从业者的好评。尤其是《跟我们学建流程体系》,不少读者看完之后就能够应用于实际工作,能够帮助公司完成流程架构的规划。不少读者将流程规划结果发给我,寻求指正。一方面我很开心,毕竟能够一定程度上为流程管理工作助力;另一方面我更关心企业应用流程管理方法与工具之后,是否提升了运营绩效,是否提升了企业的组织能力,并因此提升了面向市场的竞争力。
所以,这本书,我花了很大的篇幅谈流程设计的目的、价值、原则,期待读者不要陷入工具细节,不要忘记回归流程设计的目的是要提升业务的生产力、创造价值、带来竞争力。
完成本书的写作之后,我在想这本书能够给读者带来什么价值,能否帮助读者提升流程设计水平。我的答案是:不够,于是在末尾增加了以下内容。
要想成为流程设计高手,掌握这些理论、方法与工具是必要但不充分的,还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从流程到业务
流程的本质是业务,是对业务的本质的如实反映。业务的本质是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机制与逻辑。首先要成为业务专家,抓住业务的客户需求、本质/价值主张,洞察业务的关键点、内在逻辑、专业技术方法与规则,你才有可能把这个业务流程设计好。
不管你是流程所有者、流程PC还是流程工程师,都需要花时间研究业务、熟悉业务。如何研究业务呢?我的建议是:
①将业务涉及的理论、方法及工具研究透彻。现在是个很好的时代,有大量的书籍、期刊、文章可以阅读,强烈建议深入阅读自己业务领域的经典书籍、经典学术期刊、名家的相关文章,并持续跟踪,确保自己不仅过方法论关,还要与最新、最前沿的业务专业技术保持连接。最好能够将学到的东西转化成自己可以驾驭的,可以面向工作场景应用的材料,比如培训教材、解决方案文档、操作指导书、模板、checklist等,学以致用,快速地将方法论转化为生产力,在实践中提升对专业方法论的认识并进行相应的创新。
②在业务上花足够的时间,熟悉业务现场状况,建议大家多花时间与流程的客户交流,了解他们对于流程输出的评价与期望,了解他们在使用流程输出时的表现,了解流程运行过程中的状况,是否顺畅,出现了什么新的情况,哪些环节容易出问题,问题的频率与趋势如何,流程执行团队工作的精神状态、协作方式等。很多时候,我们做出判断,不仅仅是基于数据与事实,还要依靠直觉,直觉就要有良好的业务感觉。我曾经陪同精益生产专家去现场考察,专家发现了一堆问题与改善点,而我却熟视无睹。专家把问题指出后,我才恍然大悟,背后的精益理念,我全都知道,但就是看不到,原因就是没有现场的精益问题感觉。
③持续地监控业务绩效表现,与行业标杆或竞争对手水平、客户期望水平、公司目标水平进行对比分析,并进行同比、环比分析,就能够准确地把握业务绩效的主要矛盾;持续地分析业务流程运行过程中的问题,对于典型事件进行深度复盘分析,就能对业务运作过程的主要矛盾了然于心。抓住主要矛盾,就能够将业务流程设计做简单,更加有效率。
二、从工具到思维
思维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在反映过程上具有概括性和间接性的特点,是认知的高级形式。流程设计重要的不是工具本身,而是工具背后的思想,是流程设计思维。掌握知识、方法与工具,不代表掌握思维,思维是由内而外的,来自管理价值观的更新,是深入骨髓的,内化为条件反射式的思维模式与行为习惯,它需要持续的针对性训练,不断地把原来固有的观念破碎掉、更新掉。如果思维不更新,我们就很容易陷入方法论本身,成为本本主义、教条主义。
流程设计的思维是:
①基于流程落实组织责任,实现团队作战。你得改变组织运作方式,形成高效作战阵形,共同面向战场、客户与竞争,支撑流程高效、高质量地运行,这样组织才有战斗力。
②基于规则进行管控与自动化,大幅解放人手。确定性的事情就要千方百计地把经验变成规则,有了规则就要简化管控,就要尽可能地自动化、少人化,将人手最大化地解放出来,这样流程才会有生产力。
③基于经验进行总结提炼,持续赋能团队。业务在流程中每跑一次就是一次成长,有成功的经验,有失败的教训,把它总结提炼出来,形成可以利用的知识,快速地为流程执行团队赋能,让流程成为人才培养的流水线,加速人才成长,这样流程运作才更有力。
④基于增值思维简化流程,提升价值密度。从需求到客户期望的价值端到端拉通,不增值的活动、组织、岗位、资源都要除掉,让每一个活动都指向客户价值,让每一份资源都有投资回报,这样流程才更快速、更精简、更有效率。
三、从重设计到重迭代
好的流程是迭代出来的,很难通过一次的设计达成。流程设计强调知行合一,强调能够执行且执行到位,这背后不仅是流程运作逻辑的改变,更重要的是改变人的观念、习惯与行为。
建立快速迭代的思维非常重要。很久以前,与宝洁公司高管沟通时,他说:“在宝洁公司有一些流程文件的迭代速度非常之快,有时A-Z 26个字母都不够用,一年迭代的次数超过26次。”
迭代最好的路径有两条:一是来自内部;二是来自外部。
内部又有两种典型的迭代场景:一是打胜仗时,往往是取得了突破,要么是业绩的突破,要么是业务能力的突破。例如,对于LTC流程,攻下山头项目,攻下标杆客户,攻下新的区域/行业等,此时要对成功经验及时复盘,总结做对了什么,哪些对的做法具有普适性,可以沉淀下来进行推广。二是打败仗时,往往是掉进坑里了,或出现了质量、成本、进度、安全等问题时,或客户投诉抱怨时,我们要反思,问题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怎样做才不会重蹈覆辙,内部迭代的时机一定要及时,最好是业务刚运作完不久,趁着业务的记忆还很清晰,否则时间一久就不记得了。
外部典型的迭代场景是开展标杆分析与竞争对手分析,业界出现了什么新的业务模式、方法与技术/工具?可以导入公司吗?竞争对手的哪些地方比我们做得好?他们的做法是什么?背后的原理与逻辑是什么?我们要如何学习并超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