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借助资本力量,放大海外业务杠杆

中小企业在出海的过程中,一旦业务模型跑通,借助资本力量可以大大提升市场扩展的速度和力度。通过合理地借助资本力量,企业能够有效放大自身在海外市场的杠杆,实现快速增长。

一、融资渠道分析

1、传统与新兴融资渠道的结合

出海企业可以选择的融资渠道包括银行贷款、私募股权融资、以及资本市场的融资方式。近年来,更多企业倾向于使用跨境融资,例如通过香港的金融平台进行债券发行或股权融资,这不仅能吸引全球投资者,还能提升企业的国际知名度和资本流动性。香港作为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中心,为中国企业在全球资本市场的融资活动提供了便利的平台。此类融资模式适合希望大规模扩展、并打算长期留在国际市场的企业。

2、私募基金与风投基金

中小企业也可以通过吸引私募股权基金(PE)和风险投资基金(VC)来支持其出海扩展。尤其是美元基金和人民币基金对出海企业的支持越来越广泛。例如,一些主流的美元基金,如红杉资本、淡马锡、以及高瓴资本,积极参与中国企业的全球扩张,帮助企业在国际市场快速站稳脚跟。人民币基金也在加速全球化,尤其是借助“一带一路”倡议,很多人民币基金投资了东南亚、非洲等新兴市场的基础设施和消费项目。

二、资本结构优化

1、调整资本结构,降低财务风险

出海企业在扩展初期应保持资本结构的灵活性,以应对海外市场的波动性。许多出海企业在融资时往往偏重于股权融资,这固然可以减轻早期的资金压力,但长期来看,股权融资会稀释企业所有权,影响管理的独立性。因此,企业应在业务进入稳定期后,通过引入债务工具或混合型融资(如可转换债券)来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财务杠杆,同时维持对业务的控制权。

适度的负债融资可以帮助企业在扩展阶段保持现金流的稳定,而避免过度依赖股权融资导致的股权稀释。企业应根据不同市场的风险情况,优化债务和股权的比例,确保在市场快速扩张期具备充足的融资弹性。

2、战略性投资者的引入

中小出海企业可以寻找与自身业务相关、具有资源优势的战略投资者,引入他们的资金和经验。战略投资者不仅可以提供资金支持,还能为企业带来海外市场的渠道、技术、管理等方面的资源,帮助企业快速打开海外市场。例如,作为从事跨境电商的企业,可以积极引入国际物流企业作为战略投资者,有机会获得更优质的物流服务和更低的物流成本。

三、支持中国企业出海的主流基金

1、美元基金

美元基金长期以来都是中国企业出海的重要资本来源。基金如红杉资本、高瓴资本和凯雷集团等,不仅为中国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还提供全球化的运营和战略建议。例如,红杉资本的全球布局为中国企业在进入欧美和东南亚市场时提供了关键的资源和网络;高瓴资本已经参与了多家中国出海企业的融资,帮助他们进入欧美市场。

2、人民币基金

近年来,人民币基金逐渐成为中国企业走向全球的重要资本助力,尤其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这些基金不仅投资于中国企业的海外扩展,还加大了对东南亚、非洲等新兴市场的投资力度。代表性基金包括中金资本、深创投等,它们为企业进入新兴市场提供了政策支持和资本对接,助力中国企业进入沿线国家,参与当地的基础设施和经济建设,获得本地政府支持。

四、出海企业借力资本的成功案例

1、DJI与Anker Innovations的全球扩展

DJI和Anker是中国高科技企业成功出海的典型案例。它们通过充分利用全球资本市场的融资渠道,在短时间内实现了从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的扩展。DJI通过美元基金支持,迅速占领了全球无人机市场,而Anker则凭借其创新的产品和资本背书,成功进军欧美电商市场,成为国际知名的智能硬件品牌。

2、海尔的全球并购之路

海尔通过资本运作,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多次战略性并购,成功扩展其品牌和市场份额。例如,通过收购美国家电品牌GE Appliances,海尔不仅快速进入北美市场,还借助并购提升了其全球品牌影响力。海尔的资本运作体现了如何通过并购放大海外业务杠杆,实现从区域性品牌到全球品牌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