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君和L君是首尔一所名牌大学的同系同学。毕业后,两人一起进入韩国的一家大型电子公司工作。进公司三年即将晋升为代理的时候,他们觉得工作单调乏味,于是开始寻找新的机会。当时正巧掀起风险投资热潮,他们对此产生了极大兴趣。于是两个人在进公司刚满四年的时候离开了。
P君进了学长经营的风险企业,而L君在学长的劝导下去了同行业一家大公司的新事业部。但是起点差不多的两人目前的状况却有天壤之别。P君的事业一度蒸蒸日上,但随着风险投资热潮的冷却,他辗转几家中小风险企业之后,现在跟太太一起经营餐馆。相反,进大公司的L君现在是某外资电子企业的高管。
显然,改变他们命运的关键因素是第一次离职。P君选择了新成立的风险企业,而L君选择了知名大企业。P君在看透了风投热潮的虚幻之后,也想过进入正规公司。但此时他的身价大跌,虽然拥有不错的文凭,但是大学毕业已经6年的情况下,要找到好工作光靠学历是完全不够的。没别的办法,只好去了中小企业,后来又做过人寿保险公司的保险代理人,这样辗转几个公司后最终走到了尽头,再也没地方可去了。
相反,L君在同行业的大企业新事业部工作四年后,收到一家外资企业的加盟邀请而离职,他们开出了很好的条件。当时这家外资企业为了拓展韩国业务正在大批招人,大部分人才就是从像L君所在公司这样的知名企业中挖走的。
对跳槽影响最大的是目前任职的公司,而很多人忽视这一点,有些人压根不知道这个事实。为了选拔有经验者,企业的招聘主管最看重的标准是此前在哪里工作过,负责什么业务。就像企业招聘应届毕业生时将最终毕业院校和专业作为选拔标准一样,此前所在的公司对跳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当然,除了前一个公司之外曾经工作过的所有公司都会成为判断的依据,最终毕业的学校也会持续产生影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毕业院校或以前待过的公司影响力会不断变小,特别是在毕业多年的有经验者或管理者的招聘中,毕业院校不再成为重要的考虑因素。不按过去到现在的顺序,而是按现在到过去的顺序填写简历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因为离目前这个时间点最近的经历才是最有意义的。
以前韩国的履历表是从出生开始填写的,何时何地出生、毕业于哪所高中和大学很重要。而现在最关注的是前一家公司是哪儿,以及进那家公司之前干了什么。失业状态下很难找到新工作,因为决定下一个工作岗位的核心因素是目前所任职的公司,而因为目前没有工作,其评价只能是负面的。
如果是在失业状态,那么失业以前的工作单位会成为很重要的判断依据。如果前一个工作单位很不错的话,离职后应该能马上找到一份工作,而如果现在如果没有工作,可以推断他的前一个工作单位可能有些问题。招聘主管肯定想弄清楚此人为什么处于失业状态,很可能通过面试来了解其缘由。特别是失业状态持续3个月以上的话,失业就不再是简单的疑惑,已经变成不利因素了。
因此,如果现在处于失业状态的话,写履历或面试的时候要解释清楚这一点。如果你的解释不充分的话,很难获得企业的录用。很多人不明白这一点,豪气十足地递交辞呈,休息几个月之后再开始找工作,我想说这是非常愚蠢的做法。
如果大学毕业之后没找到工作或者在普普通通的公司上班,你就应该警觉职业生涯所面临的危机。毕业之后长期找不到工作的话,无论你曾经就读于多么好的学校,其光环效应也会逐渐减弱,而且长时间的空白期也会变成不利的因素。
同样,如果没能进入知名企业,以后的职业生涯也可能不太平坦,因为目前所在的公司决定下一个工作岗位。相反虽然不是名牌大学出身,如果经过彻底的准备参加入职考试,并被一家不错的公司录取了,那么就应该尽量延长在那家公司的工作时间,以此淡化学历的负面影响,如果你草率地离职,很可能在离职的过程中遇到“学历的困惑”。
可见跳槽并不只是靠自己的能力或者业绩来完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更多的是要靠现在所任职公司的品牌。比起你的能力或业绩,企业更重视你目前所在的公司、部门以及业务性质。对企业的评价,决定着该企业每一个员工的评价结果。正因为如此,离开组织的一瞬间个人的价值就会一落千丈。因此,如果你想成功跳槽,那么不应该草率地提交辞呈,而应该留在组织中最大限度地利用其品牌。
第一份工作就是职业生涯的第一个扣子,对于你的终生身价产生巨大的影响。“我是名牌大学出身,因此我的人生应该是‘玫瑰色’的”,劝你尽快从这种幻想中清醒过来。比起文凭,第一份工作对未来产生的影响更大,这才是摆在你面前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