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多余,却很有必要?

在《老子·德篇》第27章里曾提出:老子2500年前对五色、五音、驰骋田猎的批评,去甚去奢去泰的价值取向,与里夫金推崇的抑高熵、崇低熵的观念非常吻合。人类思想史,从中国到印度到希腊罗马到近现代到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等,所有主流的圣哲观念都推崇节制,反对奢靡。可世界各族各国的现实都一样,有钱有权的阶层都任性而奢靡,天下乌鸦一般黑。对这个观念本身,我都失去了阐述的兴趣,因为翻开所有被称为哲学的著作,这种观念汗牛充栋。我反而想提出这个话头:这种任性奢靡与节制简朴的背离,延续了全部人类历史。这个现象本身,是不是比两种观念谁对谁错,是个更值得琢磨一下的有趣问题呢?

反对奢侈的观念在中西古今思想史上多不胜数,绝大部分的哲学家都反对浪费,除了被称为极端个人主义或享乐主义的那一派非主流思想:古希腊的伊壁鸠鲁、现代的伦勃朗、马尔库塞,春秋时期的管子学派、战国时期的杨朱、近代的谭嗣同、现代的吴稚晖等,这些思想家看到了过分节俭的坏处。

反对低熵生活及老子的“为腹不为目”式社会图景的三个理由是:第一,迄今为止被称为人类文明遗迹的大部分东西,都是历史上君主、贵族奢靡生活的遗留;第二,朴素的生活是否符合人性,或者是否是人类应该追求的正常生活?把人类生活降低到动物级基本身体的生理需求的层面,是不是反人性的空想?第三,奢侈催生了现代资本主义,奢侈的追求驱动了现代世界的形成,包括工业化、科学、生活,那么从逻辑上看,反对现代生活世界,岂不是自绝于人类?

回到人类的奢侈实景里,可以看到,奢侈有四个主要驱动力:社会财富积累,统治阶层(少数占据大部分社会财富的阶层)的出现,审美及制造工艺的进步,男性对女性的献媚(或女性生活的崛起)。

以西欧资本主义崛起为例,《奢侈与资本主义》一书描述了奢侈发生的历史过程:13、14世纪在意大利出现了不再基于封建经济的巨额财富。15、16世纪德意志继续以这种方式进行资本积累,荷兰、法国和英国在17世纪紧随其后。

人口超过6位数的都市化及城市消费大量出现。西方自11世纪爱情世俗化,13世纪形成“女人享乐主义美学观念”(提香、乔尔乔内、阿李奥斯托、拉伯雷),15世纪意大利的王公贵族城市小国(佛罗伦萨、热那亚、威尼斯),16世纪前半叶法国弗兰西斯一世的宫廷情妇,女人拥有无比优越的地位。一切与时尚、奢侈、华丽、挥霍相关的怪念头首先都是由情妇们在实践中尝试,在某些方面变得平和后,最终为受尊敬的妇女接受。

奢侈的需求驱动贸易、零售、加工业、农业乃至殖民,满足奢侈消费的需求:剧院、酒馆、饭店、酒吧茶馆、商店、餐桌、家庭装饰、烹饪、服装、首饰、用品、艺术品……官能化和精致化,不一而足。奢侈,它本身是非法情爱的一个嫡出的孩子,是它生出了资本主义。

对于奢侈的社会作用,启蒙时代的哲人明确肯定。孟德斯鸠:奢侈绝对有其必要,富人不挥霍,穷人将饿死。平托:奢侈对于国家的繁荣不仅是有益的,而且是不可或缺的。伏尔泰:多余,却很有必要。

实际上,很多奢侈品最后变成了大众消费品,比如茶在英国的历史:1610年,荷兰人从澳门和日本平户购买绿茶,运回海牙。中国的茶器和日本的茶碗,日本抹茶的饮法和茶道等,成为上层社会稀有用品。1657年,伦敦加威咖啡馆第一次在出售茶叶。1662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的嫁妆里带去茶叶,品茗风尚在宫廷里流行。贝福德公爵第七代传人的夫人安娜·玛丽亚,开创英国午后红茶传统。1784年,第三代川宁获准降低茶税,进口红茶大增。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即位,川宁成为皇室御用茶。1890年,托马斯·立顿到锡兰购买茶园,大规模生茶红茶。1903年,非洲陆续种茶,肯尼亚、马拉维、坦桑尼亚、乌干达、津巴布韦、莫桑比克、毛里求斯等(《一杯红茶的世界史》)。

茶叶在英国的消费历程,完整演绎了奢侈品到日常用品乃至一个国家生活标签(英式下午茶)的过程,显示出伏尔泰说“多余,却很有必要”的奢侈对普遍福利的作用逻辑。《绿色黄金:茶叶帝国》从社会作用、审美、性别角色的“生活史”细节描述了这个过程:英国工人喝下第一杯加糖热茶是一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事件,因为它预示了整个社会的重大变革,这是对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的彻底重塑。

在一个社会阶层界限分明但各阶层之间流动性尚可的社会里,语言、动作和外在的细微之处都可以被人用来判断一个人所属的社会阶层。在这种情况下,饮茶就成为判断应该将一个人吸纳或排斥出一个小圈子的重要办法。

女性在个人领域的崛起与喝茶密切相关。在茶派对上,她们是主人。她手握茶壶,就像操着一件威力强大的武器,即使是最不讲理的男人,对她也要敬让三分。饮茶会改变人们的工作方式、女性的地位、艺术和审美的本质,甚至整个国民的气质。

茶改变了一切。20世纪30年代……在英国,人们每天要喝掉1.65亿杯茶,平均每人要喝至少3杯茶。这意味着,英国人大约百分之四十的液体摄入是通过饮茶来实现的。1734年在典型的中产家庭的标准食谱中,每周人均花费5.25便士购买面包,花费7便士购买茶叶和糖。在18世纪中期,即使是最穷困的群体,也会每天喝两次茶。全球茶水消费量可以轻松超过其他所有饮品的总和,即咖啡、巧克力、可可、甜味碳酸饮料和所有酒精饮料。茶是第一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真正的全球产品。

实际上,现代世界的大部分消费品,都经历了茶叶在英国一样,由皇室到上层社会最后普及为全民消费的过程,图书、汽车、生活电器、住房、装修家具、药品、餐饮业、娱乐业、旅游业,总之,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的几乎所有领域及产品。因此,作为一个社会理想,坚持老子的主张,就会变成一件不合逻辑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