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匹配组织

匹配组织是将流程管理的责任落实到组织上,最重要的是有一个唯一的组织对流程结果负责,而不是由多个组织来负责。

1(一)调整实体组织

参照标杆企业做法,将一级组织按L1流程进行集成,形成占主导地位的部门,以实现对L1流程绩效的端到端管理责任。比如在ISC(集成供应链)流程中,通过成立集成计划部来负责S&OP流程(这是集成计划流程的统领与灵魂),并担任计划委员会秘书机构,来实现对端到端供应链计划流程的集成管理,从销售预测、需求计划、S&OP、主生产计划、生产计划、采购计划、发货计划到加工计划进行拉通与集成,从而计划共同面向研产销平衡,实现公司经营效应的最大化。集成计划部要对端到端计划流程绩效结果:订单准交率、库存周转率、呆滞库存占比负责。

比如成立产品线组织,实现产品从产品路标规划、产品charter开发、产品开发到产品上市后管理的全生命周期的端到端拉通与集成,共同面向市场成功、财务成功。衡量指标有:产品线的收入、毛利、利润、现金流、人效等。虽然产品线端到端的职能未必都在产品线组织之下,很多职能是共享公司平台的,比如销售、制造、采购、质量、技术、后台等,但由于确定了产品线组织的领导地位,配上矩阵式管理机制,IPD流程就真正有了主人。

2(二)调整虚拟组织:成立委员会组织

百度百科对委员会组织的定义:是一种为执行某方面的职能而设置的管理者群体组织形式,它实行集体决策、集体领导的机制。既可以是临时的,也可以是常设的,其职权属性既可以是直线性质的,又可以是参谋性质的。

企业通过专业委员会,在重要决策、资源管理、管理体系与能力建设形成跨部门集成,促进跨部门的协同。比如通过成立计划委员会实现对需求计划的决策、产品/供应/销售策略的决策、围绕产销协同一系列行动计划决策等。常见的委员会有:经营管理员会、战略委员会、财务管理委员会、人力资源委员会、审计委员会、采购委员会、产品管理委员会、技术委员会、质量委员会等。

可以通俗地说,委员会组织就是端到端流程管理责任组织的决策与领导力支撑,帮助专业部门搞定跨部门高层共识、重视度及分歧事项的决策。如果委员会没有对端到端流程负责的专业部门作为秘书机制,通常委员会是无法发挥价值的,因为决策的前提是有专业的技术评审,有人员决策事项梳理,论证清楚了,准备了多套方案,从技术/专业的角度,把优劣对比分析清楚了,可能存在的风险也说清楚了,决策就相对简单而有效。

3(三)调整组织阵形

从直线职能制向矩阵式转变,当然能够直接进入流程型组织更好。对多数企业而言,矩阵式组织是更贴合的做法。

百度百科对矩阵形组织的定义:按照职能划分的纵向领导系统和按项目(任务或产品)划分的横向领导系统相结合的组织形式。这种纵横交叉的领导系统构成了矩阵结构。矩阵形组织的优点是把职能分工与组织合作结合起来,从专项任务的全局出发,促进组织职能和专业协作,有利于任务的完成;把常设机构和非常设机构结合起来,既发挥了职能机构的作用,保持常设机构的稳定性,又使行政组织具有适应性和灵活性,与变化的环境相协调;在执行专项任务组织中,有助于专业知识与组织职权相结合;非常设机构在特定任务完成后立即撤销,可避免临时机构长期化。矩阵形组织的缺点是组织结构复杂,各专项任务组织与各职能机构关系多头,协调困难;专项任务组织负责人的权力与责任不相称,如果缺乏有力的支持与合作,工作难以顺利开展。专项任务组织是非常设机构,该组织的成员工作不稳定,其利益易被忽视,故他们往往缺乏归属感和安全感。

按照杨少杰老师的观点,企业组织进化的逻辑是:直线型组织(股东价值)-->职能型组织(精英价值)-->流程型组织(客户价值)-->网络型组织(利益相关者价值)。在VUCA时代,流程型组织是企业迭代的必经阶段,而矩阵形组织又是通往流程型组织的必经阶段。所以,企业不要犹豫要不要做,而是思考怎么做,因为没有选择。

矩阵式组织最大的挑战在于企业要有扎实的流程管理基础,要能够基于流程定义清晰组织职责,定义清晰组织责任,定义清晰相关的业务规则,定义清晰相关岗位人才的要求,定义清晰组织评价与激励机制,否则就很难克服矩阵式组织的弊端:多头管理、指挥不力、士气不高等。如果上升到组织进化战略高度,流程管理的价值与重要度就非常之高,这也是很多企业没有认识到的。

常见的矩阵式组织有:

①产品线组织:在标杆公司,产品线作为一个实体组织,主要包括研发、MKT(市场营销)、运营等部门。其他销服、采购、制造的相关人员,产品线通过IPMT(集成组合管理团队)跨部门团队方式进行管理。产品线有预算权、评价权、激励权,包括其他职能部门参与本业务的人、财、物。

产品线的职责范围包括全部的研发,以及与销服、采购、制造之间所有的交集,也就是围绕产品所有涉及让客户满意的事项都要负起责任,真正成为一个兜底的组织,对产品竞争力负全部责任,要让客户满意,追求市场成功与财务成功。

②其他矩阵组织:比如总部与事业部/业务部门之间的人力资源、财务管理、战略运营、流程IT职能,采取矩阵式管理,通常总部管任职资格、体系建设、能力培养等;事业部、业务部门负责业务指挥、业绩评价。

③项目组织:即以实施某一个项目为目的,按照一定的形式组建起来的机构。常见的项目有:产品开发项目组、销售项目组、交付项目组、流程变革项目组、IT实施项目组、投资项目组、基建项目组、质量改善项目组等;要保证项目组能够有效运作,需要建立组织项目管理机制,关键的机制有:建立 PMO(项目管理办公室),实现对项目的监督、管控、赋能、跨部门协作支持、关键问题解决、资源管理、管理体系与机制建设等职能;建立项目概算、预算、核算、决算机制,基于项目来分配资源的机制;建立项目及项目成员绩效评价、考核机制,基于项目绩效来分配激励资源,包括奖金包、个人发展机会等。

(四)调整部门职能

调整流程运行涉及主要部门之间的职能分配,让某一个部门更完整地承接流程责任,形成在全流程中占主导地位的部门。通常要求占业务价值的50%以上,使这个部门成为该流程的归口管理部门,部门负责人成为流程的Ow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