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我不断听到这样的感慨:不做促销是“等死”,做促销是“找死”!我们能不能做到少做促销“盘活”,做精促销提量呢?答案是肯定的。“不促不销”现象的产生往往是企业自身的原因造成的,并非是来自外部的因素,是严重缺乏促销规划的表现,也是促销依赖症的思想在作祟。
2016年的9月,诸多建材家具卖场为了提前拦截市场的目标客户,从9月初就开始进行大型的促销活动,每周出一个活动主题,进行了大量的宣传活动,其目的是抢在十一之前让目标顾客提前消费,以便赢得市场竞争。然而20多天过去后,不但没有带来销量,反而导致店内的商户抱怨连天,甚至也不愿配合商场组织的活动,面对即将到来的十一超长假期,商场对促销活动的操作完全失控了。商户也对十一不抱希望了,甚至有些商户对商场已经失去了信心。商场虽然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是换来是商场与商户矛盾的激化。
促销活动太频繁,促销活动的承诺直接影响着商场单次促销活动的效果及促销过后的经营,顾客也会对商场形成一种或好或坏的认知。
有的商场在五一促销时就向顾客承诺,五一促销时是年度最低的一次,到十一又说是最低的一次,顾客会对商场的诚信打了一个问号。对于店中店租赁的商场来讲,这种承诺更是很难把握,因为所有商户的促销力度是不可能控制的,商场的导购员的说辞又很难统一,当一个顾客进店,走访多个专卖店,听到不同承诺和说辞之后,很难感知当次促销活动的力度。
有的品牌承诺未来3年保价是最低的,其实做这种承诺是不合适的,假如本次活动的力度是最低的,你的利润必然是最低的,也可能迫于销量的压力舍去利润要销量。此时可以获得短期的销量,可是活动过后怎么办?价格高了,目标顾客不买,尤其是不会形成老客户带新客户,以转介绍带动客户的消费。被逼活动过后还是以比较低的价格销售,随着原材料、人工、租金的涨幅,产品的价格肯定要涨的,否则没有利润,最后的结果是干不下去了。单次的促销活动承诺,透支了未来的产品溢价能力及弱化了未来促销活动的效果。
有的商场一个月做3次促销活动,顾客感觉什么时候买都可以,反正很短的时间就会有促销活动,顾客有一种等待心理。促销活动太频繁就会弱化单次活动的效果,陷入“不促不销,促了也不销”的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