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流程管理需回归思维层面及个人职业转型

陈立云老师结合自身职业生涯,分享了流程思维在多个领域的应用:

l  质量管理:从质量管理转向流程管理,解决了质量体系空转、业务部门不认可的问题。

l  战略投资:基于流程做战略解码,关注部门间连接和端到端全局最优,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l  IT 管理:用流程思维管理 IT,聚焦业务价值,减少无效需求,提升 IT 对业务的支撑作用。

l  组织管理:流程思维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业务,管理组织架构,因为流程决定组织,组织为业务服务。

l  预算管理:理解业务逻辑和流程,从业务计划出发,提升预算达成率。

l  咨询辅导:凭借流程思维,即使不熟悉某些业务细节,也能为企业提供研发、销售、供应链等领域的咨询辅导,洞察问题本质。

(一)职业选择:从质量到流程的认知觉醒

2005 年,我面临一个关键的职业抉择:一边是企业开出的 8000 元年薪加年终奖的质量经理岗位,另一边是美的集团 3500 元月薪的流程管理岗位。当时的我,已在质量管理领域深耕多年,甚至以用流程管理提升 ISO 9000 有效性为题完成硕士论文。但我深知,质量管理虽能确保体系合规,却始终停留在技术层面,无法站在战略与经营的高度为企业创造价值。

这种认知源于三年国企质量管理的困局 —— 即便将质量标准倒背如流,能熟练指导体系建设,却始终无法获得业务部门的认可。他们的质疑直击要害:这些标准能帮我们提升绩效吗?带着这种无力感,我脱产攻读 MBA,系统学习企业管理,最终在流程管理中找到了破局之道。我坚信,只有从质量视角转向流程思维,才能真正解决管理与业务脱节的问题。

 

 

(二)实践验证:流程思维的价值创造力

l  产线效率翻倍的实战突破

在美的的实践,让我第一次真切感受到流程管理的威力。我们聚焦生产现场,与 HR 团队协作推进产线效率提升项目。通过流程梳理与优化,我们打破了部门壁垒,重新设计了岗位协作流程,引入了标准化作业规范与绩效激励机制。短短几个月,产线效率实现翻倍增长。

这次成功让我深刻认识到:流程管理不是纸上谈兵的理论,而是能直接创造经济价值的工具。当我们用流程思维重新审视生产环节,那些隐藏在部门墙后的低效节点、冗余操作才得以暴露并优化。更重要的是,这种价值创造是可量化、可复制的 —— 我们为企业多挣 100 万,自身价值也理应得到相应回报,这就是流程管理的分钱逻辑

l  分销企业的效率革命

随后加入分销企业的经历,进一步验证了流程思维的普适性。分销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供应链效率,而我通过流程与 IT 的深度融合,打造了端到端的供应链管理流程。我们建立了实时数据监控系统,优化了采购、仓储、配送等环节的协同流程,实现了供应链响应速度的大幅提升。

最终,这家企业凭借效率优势成为亚太分销行业第一,年利润达十几亿元。而我带领的仅 2 人团队,也因在流程优化中展现的价值,获得了总监级待遇。这让我更加确信:无论何种行业,只要抓住流程这个牛鼻子,就能以小团队撬动大价值。

(三)能力拓展:流程思维的跨领域迁移

l  战略解码的差异化路径

转向战略投资领域后,我发现流程思维赋予了我独特的竞争优势。当多数人将战略简单分解到部门时,我坚持基于价值链进行战略解码 —— 从市场洞察到产品开发,从供应链到销售服务,关注端到端的全局最优。

这种方法让战略落地不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能拆解到每个流程节点的具体动作。例如在产能投资决策中,我通过分析制造流程、计划流程、采购流程的瓶颈,精准定位投资关键 —— 是设备升级、工艺优化,还是供应链协同问题。这种基于流程的战略思维,让我在不懂行业细节的情况下,仍能为企业提供接地气的战略建议。

l  IT 管理的业务化转型

接手 IT 管理工作时,我对技术细节并不精通,但这恰恰成为优势。我抛开技术思维,用流程思维重新定义 IT 价值:“IT 如何帮业务提升效率?”“每个系统建设的业务回报是什么?通过这一系列灵魂拷问,我们砍掉了一半以上的无效需求,将 IT 资源聚焦到真正能创造价值的业务流程优化上。

这种业务驱动 IT” 的思路,让 IT 从成本中心转变为价值创造中心。我们不再追求技术的先进性,而是关注系统对流程的支撑能力 —— 流程是否因 IT 系统而更高效,数据是否因系统而更透明,决策是否因数据而更精准。

l  组织与预算管理的流程化实践

在组织管理中,我同样以流程为核心。传统 HR 往往脱离业务设计组织架构,而我坚持流程决定组织的原则 —— 先梳理核心业务流程,再根据流程需求设计岗位与协作机制。这种方法让组织架构更贴近业务实际,部门墙与协作壁垒自然消解。

l  预算管理的经历更具戏剧性。当我以业务计划驱动预算的思路接手时,企业预算达成率仅 50%。我从销售流程入手,通过分析客户、商机、线索等流程要素,制定出更贴合实际的销售计划,再以此为基础编制预算。不到三年,预算达成率提升至 85% 以上。这再次证明:流程思维能穿透管理表象,直击业务本质。

(四)思维升华:流程思维的底层逻辑

回顾职业历程,我深刻体会到:流程管理不是工具的堆砌,而是思维方式的变革。这种思维的核心在于对抗人性的弱点 —— 拒绝固步自封,保持谦卑与开放。它要求我们:

以价值为导向,像商人一样思考投入产出,用客户是否买单”“投资是否划算来检验每一个管理动作;以客户为中心,打破自我中心主义,站在客户视角设计流程,让每个环节都指向价值创造;以架构为支撑,从全局视角构建端到端的流程体系,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碎片化管理;以集成促协同,打破部门壁垒,让战略、组织、IT 等要素在流程框架下有机融合;以迭代求进化,认识到没有完美的流程,只有持续优化的流程,在快速迭代中适应变化。

如今从事管理咨询,我愈发感受到流程思维的普适性。即便对某个业务领域缺乏实操经验,只要掌握流程思维的底层逻辑,就能洞察问题本质,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因为企业管理的本质,就是通过流程优化不断提升价值创造的效率 —— 这,正是流程思维的终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