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级流程回顾

上一期我们介绍了三级流程的设计方法,包括三级流程的设计口诀,以及在讲课现场和学员一起共同优化设计的三级流程。概括起来,三级流程就是管理职责的逻辑划分,它聚焦职责协同配合,却常被忽视,因为大家往往更关注怎么做事,却忽略了管理协同与配合对做事效率的直接影响和制约。

 

流程体系的构建有先后顺序,先有一级流程、二级流程,再有三级流程,最后才有四级流程。三级流程明确管理职责的逻辑配合,简单来说,就是一件事该怎么管,有明确的先后逻辑。上次讲课中提到的几个案例,我们都从逻辑先后顺序进行了阐述,这里就不再重复。

 

在三级流程中,会有一个管理岗位成为该流程的授权岗位,且不同的三级流程,其管理岗位也不同。所有系统负责人或部门负责人,都会成为某一个或某几个三级流程的管理岗位。在这个岗位上,你要承担主要责任;在业务参与过程中,你还要做好协同配合。企业中所有工作都有不同的人负责组织、不同的人配合执行,这样企业才能实现无缝对接。

 

三级流程能将管理职责落实到每一个岗位。以安全管理为例,安全管理绝非安全处长、安全主任或安全经理一个人的事,而是全员的责任。安全管理流程会清晰界定主责、辅责、协同、配合的具体内容,甚至会涉及外部岗位,比如行业主管、政府机构主管人员的安全检查工作,在三级流程中也会有所体现。此外,客户管理流程、供应商管理流程(或采购管理流程)同样会有外部岗位参与,只有这样,流程才能与外部接通,企业才能高效应对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