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值的时代成就了设计师,内容的时代成就了内容创作者,IP的时代成就了一大批特立独行者。内容的极致就是IP,IP的载体就是内容。所有做私域的,必须在内容上做大文章。不在内容上下功夫的人,要么运营成本居高不下,要么后劲不足。持续的优质内容生产能力,将是衡量私域经营水平的重要指标,内容将成为新时代营销的DNA。
1. 内容营销的四个案例
先说一下内容营销的教父“米其林”。提到米其林,大家很容易想到两样东西,一是米其林轮胎,一是米其林星级餐厅。很多国人会认为这是两个完全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但事实是,米其林星级评定就是米其林轮胎搞出来的。1900年,米其林为了推销米其林轮胎推出了《米其林指南》。当时的这个指南其实就是一本美食旅游大黄页。《指南》当时只推荐公路旅行为主的美食,目的就是要改变之前人们习惯铁路旅行的方式,推动富人更多的买车(当时买车的人很少)。1926年《指南》开始用星号来标记餐厅的优良,米其林星级餐厅称谓正式开始。1931年星评制度正式推出,一星表示“厨艺不错,可顺路拜访”,二星表示“厨艺精湛,可绕道品尝”,三星表示“厨艺顶级,值得专程前去”。一个做轮胎的公司,不小心做成了餐饮行业的顶级标准,用“内容营销教父”赞誉并不为过。
再说说内容营销之王“杜蕾斯”,杜蕾斯中国90%的营销精力在互联网内容营销,甚至有人认为杜蕾斯实际上有两个产品,一个在产品市场,一个在内容市场。它不同于动辄几百页的《米其林指南》,它往往以一张图配聊聊几个字,就能让人拍案叫绝。杜蕾斯内容营销的最大技巧在于借势营销,重大热点中几乎都有杜蕾斯特有调性的海报横空出世、又融合的天衣无缝。杜蕾斯的内容营销经历了三次变化,第一个阶段是产品卖点演绎,传播性极差。第二个阶段讲段子和普及知识,传播性也不好。第三个阶段开始打造一个“懂生活、有点坏、有点污、风流不下流”的形象,得以爆发,收获了大批粉丝。不过常开车,难免有时飙的过度,杜蕾斯就曾发生过翻车事故。所以,做内容,需要格外注意道德和法律的边界。
再说一个抖音大号,拥有4350万名粉丝,它的名字叫“会说话的刘二豆”,它的主人翁不是人,而是两只小猫,分别叫二豆和瓜子。很多大V不禁感叹“人不如猫”。其实它是以猫为演员,通过配音的方式,讲述的是人的故事,诙谐幽默,赢得了海量用户的喜欢。它的主要粉丝女性占到2/3,男性占1/3。在6-24岁之间,尤以18-24岁居多,这类人群大部分是在校大学生或者刚刚踏入社会。它的很多剧情设计正是围绕着主要粉丝群体的特征设计的,主要是学生和初入职场两个场景。很多人对豆妈这个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神秘人物非常感兴趣,这恰恰也是它的一个悬念设置。当然,这个账号也是一个叫做“好看文化”的专业内容团队制作的。之所以说这个案例,是因为它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一个剧情式内容的代表。
再说一下麦当劳。2019年5月,麦当劳与今日头条做了一个内容营销的案例,不过这个内容营销的方式采取的是精品微综艺的方式,名字叫做《别人家的公司》,相信单纯这个名字就能吸引很多职场人极大的兴趣,可以说自带“热搜基因”。节目由papi酱领衔职场体验团分别前往开心麻花、omg电子竞技职业俱乐部、字节跳动、papitube、时尚集团五家公司,每一期都设置一个核心话题,如“如何抢占职场C位?”“爱好能不能当工作?”“短视频博主是否是正经职业?”“90后上位,老炮危机到了吗?”“新白领时代要脑力和体力两开花”。把内容栏目化操作,俨然成为了一个制片人。
四个案例,代表了四种不同的内容形态,一是米其林代表的实用知识类攻略,二是杜蕾斯代表的另类格调热点话题,三是刘二豆的剧情故事,四是麦当劳的精品微综艺。
2. 内容的系统设计
内容就是讲故事,这个故事应该怎么系统的设计呢?
说明 | ||||||
内容的目的 | • 告知性目标:以品牌曝光、产品信息传达为主 • 公关性目标:聚焦在关系的建立、维护、提升、环节 • 种草性目标:贩卖焦虑、刺激欲望,激发对产品的需求 • 行动性目标:订阅、下载、注册、留资、购买、评论、转发、推介、裂变等 | |||||
内容的类型 | 颜值类 | 搞怪类 | 才艺类 | 知识类 | 段子类 | 新闻类 |
观点类 | 测评类 | 访问类 | 记录类 | 萌娃类 | 宠物类 | |
创意类 | 话题类 | 综艺类 | 游戏类 | PK类 | 其他类 | |
内容的形式 | • 图文:方便深度沟通。 • 音频:特殊场景的选择。 • 视频:短视频成为大部分人快餐消费的主食。 • 直播:目前最流行的内容方式。 • 话题:最容易引起参与和裂变。 • 栏目:内容向微综艺、微栏目、微赛事方向切换的发展迹象比较明显。 | |||||
内容的来源 | • 与产品相关:深度内容的挖掘,溯源、知识、测评、开箱、生活化分享等。 • 与企业相关:企业故事、文化、创始人,建立从产品切换到对品牌的认知。 • 与行业相关:通过行业发展历史、发展状况、发展趋势的内容,建立行业专家的认知。 • 与用户相关:与用户生活或工作相关的选题,这是很重要的内容来源,也是用户最有共鸣的内容来源,用户是金矿,一定要去挖,理论上讲,用户的故事是永远挖不完的,除非我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不够。 • 与环境相关:热点事件、话题、人物,切入产品或品牌。 | |||||
优秀内容的特制 | • 好看(视觉或听觉上的美感) • 好奇(比较新奇) • 有趣(觉得好玩) • 有用(无论是实际的用途还是视野的拓宽) • 共鸣(容易形成情绪上的共鸣或者宣泄) | |||||
优秀内容的突破点 | • 热点:时机和热点的选择很重要 • 新鲜点:找到一些大家还不知道的点 • 冲突点:故事的魅力在于矛盾和冲突 • 趣味点:趣点是可以设计出来的,让有趣的人做有趣的事 | |||||
内容风格的切换 | • 精致pk原生态:有的平台强调发现美好生活,注重精致。有的平台,本质是社区,强调老铁文化、家文化,和家人在一起,就不能让人家仰望你,就需要卸掉粉墨,以素颜相对。过度的包装越来越被人嫌弃,而真诚的底色越来越成为最好的出牌。 • 一本正经pk不正经: 很多高大上的品牌习惯了端着,习惯了严肃,但在这个崇尚娱乐精神的时代,没有娱乐烙印的船票,是不容易登上新时代的航船的。 • 教育pk释放:释放是最好的教育。比如钉钉的在线求饶,就是一种情绪的释放,反而效果非常不错,试想如果以师长的身份教育后浪,会怎样?马老师的“996福报”之说、“年轻人怕压力,你就白活了”的谆谆教诲、“商业就是最大的公益”的义正言辞,这些确实很有道理,结果怎样呢?狗血喷头,有的不得不官方撤稿。马老师想讲道理,但年轻人不需要道理,因为他们懂道理,他们需要的是“理解”,而你要做的就是“释放”。 | |||||
内容的分发 | • 自有媒体 • 达人自媒体 • 专业媒介 • 分发平台 • 线下 | |||||
内容的组织 | • 内容策划者:出策略、做审核、做评估 • 内容创作者:出脚本,侧重文字版或设计创意 • 内容制作者:做执行,如拍摄、表演、剪辑,侧重技术 • 内容投放者:侧重内容分发、投放优化 |
3. 内容的考核
数据驱动内容决策。做内容一定要考核,围绕目标进行评估。一般包括认知度、参与度、留资率、客户转化、裂变情况,当然这是一级评估指标,还会有下一级更细的子指标。
在这里,我们要分享的是阿里巴巴生意参谋联合天猫大快消、淘宝内容团队、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推出的“内容营销5A度量体系”,这个体系包括五个维度:能见度、吸引度、引流能力、获客能力、转粉能力。这个5A度量衡是基于菲利普·科特勒的5A客户行为路径理论基础提出来的。
在这里我们还要区分一下指标的性质,一类是后滞指标(事后评估的指标),另一类是前置指标(内容执行中的指标)或者叫领先指标。内容浏览人数、内容互动人数、引导进店人数都是领先指标,而获客能力数据和转粉能力数据则属于后滞指标。在内容投放数据评估中,我们要根据领先指标进行快速的调整。
内容应该成为所有打法的标配,如果升级到以内容为核心的引流、留存、变现模式,就可以称得上是内容打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