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职场狂飙,从练好笔杆子开始
欢迎打开本书。恭喜你,打开了一扇职场狂飙的大门。
新时代的职场人,越来越离不开写作。
身在职场或即将迈入职场,你应该知道(至少听过)这些部门:办公室,综合管理部,企宣部,策划部,公关部……如果更加细分,还有文案部,品牌部,公共关系科,董事长办公室……这些部门各司其职,但是有一项核心职能:告知与宣传。实现这项职能,核心能力就是写作。
也许你会说,这些部门我都不沾边。别忘了,我们找工作要写简历,入职要写档案,年底要写总结,晋升要写报告,投标要写标书,给客户演示要写PPT,宣传企业要写新闻,拍短视频要写脚本,朋友圈发广告要写文案……身在职场,我们真的离不开“写”。
我们常听到这样的案例,体制内的某某因为文笔突出,被领导发掘,安排到了新的岗位。某某又升职了,他的特长就是会写,公司新产品的推广、重大会议的宣传都离不开他。新媒体时代,也造就了一批靠写作逆袭人生的“网红”。体制内的传奇作家当代明月(原名石悦),以《明朝那些事儿》成名互联网,一本书3年的版税就高达4100万。李叫兽(原名李靖)凭一篇公众号文章《月薪3000和月薪30000的文案区别》吸粉无数,从默默无闻一跃成为营销文案导师,直至吸引到百度李彦宏的注意,抛出百度副总裁的橄榄枝,成为当年营销圈一段佳话。
任何时候,会写肯定比不会写更有优势。同样是找工作,简历写得漂亮,就能大概率先入面试官“法眼”;同样是汇报工作,PPT做得好,汇报的逻辑清晰,更能获得领导肯定和欣赏;同样是销售产品,广告文案写得深入人心,就能抢先吸引客户取得市场先机。高质量写作,是新时代职场变现的主要途径。
写作,除了给我们带来现实的职场利益,何尝不是一种人生情怀呢?
日本知名教育学家斋藤孝说:“若能向全世界发表自己的文章,唤起其他人的共鸣,这不就是自己活着的证明吗?希望大家好好利用这个新时代,掌握足以表达自己的能力……通过‘读’‘写’‘说’和‘听’联动,你能体会到强烈的充实感,还能通过写作与对方建立起人际关系,而且写作也将由此变得不再辛苦。”
二、速成是毒药,写好有诀窍
先来做一个小测试。
你接到一个写作任务(一个报告,一份简历,一个项目方案……)后,脑海中想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凭直觉作答】
1. 应该去哪找类似的模板?
2. 怎么开头比较好?
3. 好难啊,去哪找好的素材?
4. 应该写多少字合适?做多少页PPT才好?
5. 我的听众最关注什么?
6. 怎么写,才能算好呢?
我们多数人的答案在1~4这个区间,这是比较普遍的现象:直奔结果,追求速成。如果答案在5~6这个区间,说明你已经在深层次思考写作的逻辑。欲速则不达,职场写作也是如此。
司马迁写《史记》,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曹雪芹的《红楼梦》,一共写了大约10年;当代明月写《明朝那些事儿》,耗时8年,查阅了66部正史和野史。伟大的作品,都经历了千锤百炼,精雕细琢。
互联网时代和信息化社会,为我们写作带来了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种不好的心态,就是速成。我们可以随时获取想要的写作素材、资讯,短视频、文章、图书、付费专栏,各种形式都有。同时,我们也时刻在接受一个声音的催眠:别人都通过写作成功啦,你快来吧。于是,有些人想都不想,脑子一热,以为看了几本书,买了几个写作专栏,就可以像别人一样,靠写作实现财富自由。这种心态就是速成心态,完全忽略了过程,眼睛里只有别人的结果。真正实践下来,很多人发现,原来写作变现并没有这么简单。
为什么说速成是毒药?速成心态打击了热情。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人对一件事情期望值太高,却没有掌握好的方法和路径,导致结果不理想,往往会失去当初的热情。速成心态培养了思维惰性。领导布置了一个报告,规定7天内完成,你心里想,这样的报告以前做过,网上也可以查到大量素材,不急。于是,一拖再拖,等到临交稿前夕,临时抱佛脚,效果并不好。
速成是毒药,写好有诀窍。
三、写之前,先拒绝这三“套”
(一)拒绝第一个套,套模板
不管写简历,还是写报告,有人习惯先找几个模板看看。在写作的初级阶段,先找模板,对比下风格,启发一下思路,这无可厚非,对写作有一定帮助。但是,放眼写作的全部过程,立意、构思、结构、标题、序言、关键句、观点、论据……这些才是核心和内在。我们如果全程都在套模板,容易以模板为中心,而不是以内容为中心,这样就偏离了写作的方向,被模板牢牢“套”住。
模板是为文章服务,不是文章为模板服务。
(二)拒绝第二个套,俗套
一句话,别人反复说过,你再说出来,就没有任何新意。一个观点,已经深入人心,你再煞有介事地三令五申,受众就会觉得厌烦。王小波在《沉默的大多数》中讲了一个故事。二战期间,有一位美国将军深入敌后,不幸被敌人堵在了地窖里,敌人在头上翻箱倒柜,他的一位随行人员却咳嗽起来。将军给了随从一块口香糖让他嚼,以此来压制咳嗽。但是该随从嚼了一会儿,又伸手来要,理由是:这一块太没味道。将军说:没味道不奇怪,我给你之前已经嚼了两个钟头了!
写文章也要避免落入俗套,否则写出来的就是别人嚼过的口香糖。
(三)拒绝第三个套,客套
“您今儿起得早啊!”“起了!”“喝了吗您?”“喝了喝了,您呢?”……这是生活中的客套,亲切自然,这份客套少不得。职场写作截然相反,容不得客套,需要直入主题,抓住重点,否则容易偏离中心。历史上的名篇,无不以短见称,《爱莲说》119个字,《岳阳楼记》322个字,《出师表》1522个字。虽然短,但回忆起这些名篇,“出淤泥而不染”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这些主旨名句我想各位是脱口而出。
写文章拒绝客套,就是拒绝套话空话假话,聚焦内容,为主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