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培训反馈与评估

1.建立良好的反馈系统

企业一定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反馈系统,首先是培训部门,要把每一次培训的结果,反馈给学员。我们知道,要抓好培训这项工作,培训完了就必需要考试。考试是检验培训反应层面的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到底员工学完以后,掌握和了解了多少内容;其次,企业要把学员评估的结果反馈给讲师,有利于讲师进行下一步的提升和改进;再次,学员回到岗位以后,岗位学员所在的部门,要把他回到岗位以后的表现,反馈给培训部门。很多企业的老总,有很大的一个困惑,他们觉得每年都在送管理人员出去培训,大家当时听了都很激动,想想也很心动,回去以后就是不动,也就是说根本就没有感觉到培训的效果。所以企业一定要建立这三个反馈系统。

其次,要对培训效果进行跟进和追踪。比如说,在培训当堂会有一个随堂的评估,要问问这个学员在三到五天的培训之后,计划采取哪些行动?培训完成之后,在实际工作当中,还有看看他应用了什么?最后,还会有一个年度整体改进的评估。

    比如说“1136工程”,就是要在培训期间的一周、一个月、三个月以及培训结束后的六个月,与这个学员以及学员所在部门进行跟踪交流。

2.如何进行评估

有一位专家在多年的培训职业生涯当中,总结出来了一个柯氏四级评估法,分别从反应层面,学习效果层面,行为改变层面,以及业绩评估层面进行评估。这个评估方法很复杂,但是大家一定要记住,这四个层级的评估,不是说所有的企业培训都要做,而是要根据企业某一个阶段性的工作重点而有所侧重。在现实中,能够真正做到行为改变层次的评估,以及整个的业绩评估的少之又少。零售企业目前常用的是三级评估:

 

一级评估

所谓一级评估就是随堂评估。相对比较简单一点,在企业内部可以稍微做的完善一些。反应层面的一级评估,可以列出一些问题,让学员去评价。比如说:

l         你对刚刚结束的培训内容的需求情况怎么样?

l         你觉得这个培训实用吗?

l         到目前为止你对本次培训的感觉怎么样?

l         本次课程讲师水平和技能如何?

l         你认为本次培训的组织者怎么样?

你还可以列一些其它的问题,来了解员工层面的反应。另外,还可以对课程的安排来做一些评估,包括培训的形式以及讲师的水平等几个方面。这样的话,整体评估就比较综合和全面,既了解到了学员的感受,又对这个培训部门的组织情况,以及讲师的授课水平都做了了解。

一级评估,是任何一个企业都要做到的。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培训工作的效果可想而知。评估以后,企业要把最终的评估结果,反馈给你的学员,反馈给企业的讲师和学员所在的部门。

 

二级评估

   所谓二级量化评估,就是学习效果的评估,是第二个层面上的,比如:

l         你觉得培训的内容,适合你的需要吗?

l         培训适合开拓你的视野,能解决你实际工作当中的一些困难和问题吗?

l         培训内容与你工作的结合程度怎么样?

l         培训的系统性、逻辑性如何?

l         你认为培训还有那些方面的不足?

以上就是学习效果方面的评估。一般在培训结束后的两到三天,企业要做一个二级评估,让员工感觉到回到现实的工作岗位当中,哪些知识给他的印象特别深刻,讲师给他留下的工具中,哪些是他回去就可以马上应用的?

 

三级评估

三级评估就是行为改善的评估。任何一个培训,特别是技能层面的培训,回去以后一定要有培训后的行动计划。这个行动计划表,一般情况下是由培训受众的学员自己来填写,比如老师在培训中讲了“如何有效控制人力成本?”回去以后,作为学员,在具体的工作当中,要列一个行动计划表。你准备采取哪几种方式,在自己的企业进行尝试?使用一下这个工具,看看通过这种方法,能不能很好很有效地降低企业的人工成本?

    再比如说讲到了“人力资源的管理转型”,企业要在规章制度上面进行规范。那么首先就要从整个人事管理制度方面,做一个改进,列一个行动计划表。行动计划表可以由人力资源培训部门和员工一起来商量,确定开始的时间,以及完成的时间。这项工作是一个非常细致也非常严谨的工作,直接主管要提供对行动计划落实情况的评估意见。同时,企业要去跟进和检查,只有这样,我们的培训才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3.培训的效果评估

培训的整体效果评估,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衡量:一是骨干员工的流失率是否降低;二是员工的能力和工作效率是否得到提高;三是客户的满意度是否得到提高;四是人均产值是否增长,即企业的人均劳效是否提高。培训工作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培训的效果有是循序渐进的,不可能通过一次培训,就指望学员会有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部门,在这个工作当中,应该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总的来讲,企业的培训应该是全员参加,高层提供政策方向和支持,培训部提供资源、方法、制度,各级管理者,讲师有效地组织培训,员工积极地参与,这样才能真正推动培训工作,提高培训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