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性思维的有效实施确实依赖于制度、流程和适配的高管团队来确保执行。这种思维的成功转化为实际行动是决策性思维真正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
一、制度决定决策性思维的落实准则
制度是企业文化和行为的准则,管理者在决策时需将其融入方案中。制度应根据企业的特定原则制定,且因企业目标和团队差异,其内容各异。
(一)文化制度
文化制度是决策性思维落地的灵魂,决策方案的实施需文化制度的监督和约束。文化制度缺失,决策方案则显苍白无力。管理者应重视每个决策,因企业发展由众多决策共同塑造。文化制度需随方案变化而优化,匹配最佳实践。
(二)行为制度
行为制度是企业行为的规范,它确保了员工能够按照管理者决策的方案来执行任务。这些方案中的质量、时间以及员工协作等要求,都需要行为制度来具体规定和约束。
二、流程决定决策性思维的落实准则
流程是确保企业各项制度相互衔接的关键环节,它贯穿了整个事情的始终,将所有环节紧密相连。具体而言,流程包括企业整体流程、分支流程,以及正向流程和逆向流程。
(一)整体流程
企业整体流程不仅全面反映了企业从战略规划到员工规划的整个过程,而且可以通过全盘思维导图进行清晰呈现。这一流程贯穿着企业的各个关键节点,如同人体的动脉血管遍布全身,形成了企业的“生命线”。它确保了企业各项活动的顺畅进行和高效协同,为企业的稳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1.跨部门横向流程
跨部门横向流程确实是企业打破内部隔阂、实现全面协同的关键环节。在规划这一流程时,对时间的精准把控显得尤为重要。时间的关键路径不仅决定了整个横向流程的效率和节奏,更是评估项目进展和预测潜在风险的重要指标。以房地产企业为例,从市场部对地域的深入考察,到最终的房屋交付,整个过程中涉及了多个部门的紧密协作。每个部门都需要按照关键路径的时间节点来推进工作,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2.部门内纵向流程
部门内纵向流程在企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是跨部门横向流程的补充,确保企业内部各个层面和环节的工作能够顺畅、高效地进行。如果将企业比作一个有机体,那么部门就相当于这个有机体的各个器官,而部门内纵向流程则相当于器官内的动脉血管,负责将资源和指令输送到每个细胞,维持整个有机体的正常运转。
以某房地产企业为例,该企业从开发到交房需要12个月的时间。然而,由于天气原因,施工方晚交工20天,导致销售部门延迟开盘30天。这意味着企业晚收到了房款2,000万元。如果该企业的房地产借款利率为12%,每个月的利率为1%,那么企业延迟30天收款,就会导致20万元的利息支出。这是一笔因为流程节点管理不善而给企业带来的利润损失。
(二)分支流程
分支流程在企业运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是确保企业整体流程有序、连续的关键要素。这些流程主要包括各部门间的突发流程、预警流程以及监控流程等。
1.突发流程
突发流程是为了应对企业运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或需求而设计的。这些事件或需求可能涉及多个部门之间的协作,需要迅速、有效地进行沟通和解决。
2.预警流程
企业的整体流程在内部经营管理的正常情况下运行得井然有序。然而,正如人体在遭遇季节变化或外部因素影响时可能会生病一样,企业的整体流程也可能因为内部任务和执行人的变化而出现问题。这些问题就像是企业的“预警信号”,提示管理者需要及时介入和调整。
3.监控流程
监控流程如同企业运营的小卫士,不断监测整体流程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预警事件、突发事件以及需要修正的流程问题。一旦发现这些问题,财务管理员工会迅速向管理层报告,以便管理层能够及时作出调整和优化。
(三)正向流程
正向流程,作为企业搭建网络的基础设施过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一过程类似于在城市中精心铺设地下的管道网络,需要依据详尽的设计图纸,按照既定的顺序进行施工。同样,正向流程也需要企业严格遵循预先制定的战略设计方案,确保每一步的实施都能有序、高效地进行。
(四)逆向流程
逆向流程,作为企业在正向流程搭建完成后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在于对已经构建的网络和流程进行全面的检验和审查。运用逆向流程思维的管理者在这一环节中,发挥着反向扫雷的关键作用。
三、用人决定决策性思维的达成
管理者在企业的运营中,肩负着识人、用人的重要职责,这是确保企业战略规划得以实现的基础。
(一)识人决定决策思维的达成条件
识人是管理者职责的核心,需要聪慧的眼光和敏锐的直觉来精准评估人才。1.价值观是否一致
选拔高管时,价值观一致性至关重要。A企业强调“正己利他”文化,通过提问考察高管行为倾向,确保他们真正践行这一价值观。契合的价值观有助于企业和员工共同成长。
2.能力是否适合
招募高管时,既要确保候选人的价值观与企业文化契合,也要全面评估其领导力和胜任能力,以确保为企业招募到合适的人才,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
3.支持意识是否强
招募高管时,管理者应全面考量候选人的文化契合度、领导力、胜任能力和支持意识。而支持意识则要求高管不仅是领导者,更是团队的后盾,提供资源和指导。
(二)用人决定决策性思维达成
在招募到合适的高管后,管理者面临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有效运用这些人才。用人的决策性思维对于实现企业的战略规划至关重要。
1.思维进化频率
在当今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企业的思维进化频率已成为衡量其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每天,企业的员工都需要紧密关注自己的日数字化管理指标达成率,这不仅是对工作成果的量化评估,更是推动个人和企业思维进化的关键。
以A员工为例,他规划的洽谈率为20%,但实际达成了21%。这多出的1%背后可能隐藏着诸多因素,如沟通技巧的改进、市场洞察的深化或是客户需求的精准把握。A员工需要深入分析这些原因,并思考如何在下一天进一步提高洽谈率至22%或更高。
2.行为进化蜕变
行为进化是思维和心灵深度提升的直接表现。当思维更加敏锐,心灵更加充实,行为自然而然地展现出更高级别的适应性和效能。
(1工作效率提升。
行为是心灵的影像,当员工的思维进化程度越高,这种内在的成长将直接反映在他们的行为上,进而促使员工的工作效率得到更快的提升。这是因为随着思维的进化,员工能够更好地理解工作任务,找到更高效的工作方法,优化工作流程,减少不必要的耗时,从而更加高效地完成任务。
(2员工的幸福感提高。
员工的幸福感源于自身体验的效果,这一点在他们的工作中尤为明显。工作,作为生活的补充,不仅提供了生活的物质保障,更是员工实现自我价值、展现才能的重要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员工思维的进化程度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工作体验和幸福感。当员工的思维进化速度加快,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工作任务,发现工作中的乐趣和挑战,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3员工态度积极。
员工积极的态度往往源于他们内心的幸福感和对工作环境的舒适感受。当员工感到幸福和满足时,他们更倾向于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工作中的舒适并不意味着像退休后的生活一样休闲。相反,工作中的舒适更多地体现在一个支持性、鼓励性的环境中,在这样的环境中,员工能够随时迎接挑战,并从中获得成长和进步。
(4及时发现突发流程。
在企业的日常运营流程中,员工通常作为执行者处于流程的末端。这一位置使他们能够直接感受到外界环境的突发变化,因此员工对于突发流程的敏感度显得尤为重要。而这种敏感度,实际上来源于员工自身的应变能力。
当外部环境发生突发变化时,员工需要迅速做出反应,以最小化突发流程对企业运营的影响。这种迅速的反应不仅体现了员工的积极行为,更直接关系到突发流程的处理时间成本。
(5员工要有服务意识。
企业的服务是其生存与发展的核心。它不仅代表了企业的形象和声誉,更是维持客户持续黏性的关键要素。在日常工作中,员工应当时刻为客户着想,急客户所急,真心实意地为客户提供帮助和支持。这种服务态度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要求,更是一种内在的思维进化。同时,员工还需要将服务意识与利他思维相结合。服务的本质是为了帮助他人,而这种帮助应当是真诚和无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