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罐装到瓶装,就是包装形式不同,看似简单,实则考验市场和营销智慧。营养快线一年卖100多亿元,许多人不敢相信。营养快线的成功刺激了广大的乳制品企业,同时也深深地打动了饮料行业,大家纷纷走向并制造了瓶装化浪潮!
和其正在一线城市的外围、二三线市场取得了巨大成功,二三线市场卖断货已是家常便饭,逼得王老吉也推出了一个瓶装产品。各种罐装产品都不约而同地推出了瓶装产品:一是看到了不同包装的市场机会;二是基于市场竞争的需要,比如,王老吉、红牛肯定不愿意主动推出瓶装产品,谁愿意舍弃高毛利、降低盈利能力呢?
但不可否认,瓶装一定是大众化消费的趋势。
(一)为什么要瓶装
便于携带、方便保存、实惠。罐装饮料买了就要喝完,喝不完也带不走,且罐装产品往往是310~350ml,而主流的瓶装饮料为450~600 ml,可见,实惠是一个刺激点。
瓶装产品比罐装产品更主流,价格也有优势,更能获得消费者的青睐。自从康师傅将巨大的品牌力量结合“再来一瓶”的消费者活动,彻底将瓶装饮料上升至饮料上市营销的标准的高度——开盖有奖,使得许多瓶装饮料想通过这种方法获得销量。实际上,这种方法因情况而定,没有品牌力和知名度的企业,开盖有奖又如何?从现在来看,“再来一瓶”活动的效果越来越差,一是消费者麻木了,二是真正的中奖率有多高,能兑到奖吗?三是大家都做,效果自然差了。
王老吉、红牛等企业不想让竞品抢了自己的市场,瓶装化浪潮实在是太厉害了,王老吉和红牛不得不重视和跟进。看看和其正凉茶,2009年还亏了8000万元,但2010年开始大幅度上量和盈利,用3年时间便做到了数十亿的销售额,实在是让其他凉茶产品汗颜,也让经销商大感意外。从市场局面看,也威胁了王老吉的地位,而且和其正采用二三线城市包围一线城市的策略。如果有一天,大家都接受了瓶装产品,罐装产品怎么办,还不如开发一个瓶装产品抵御竞争。王老吉推出瓶装产品,就现在的情况看并不乐观。其一,策略很难定,到底是做哪些城市?城市的中心还是外围,都是问题。如果按照4.5元/瓶的零售价做城市外围的小店,比起零售价3.5元/瓶的600ml的和其正,没有任何优势。如果做城市中心市场就等于自己打自己,所以定位和推广都很难。
(二)瓶装化的隐忧
营养快线在终端的主流价格是4元,益优特却卖到7元,凭什么?包装上,益优特和营养快线相似,在终端很难有亮点和差异化,也就是产品静销力上没有任何优势。动销上,益优特以卖场为主、小店为辅,显然和产品特性不吻合,应该以便利店、商业区小店为主,卖场为辅。在推广上,益优特的卖点摇摆不定,四重营养——到底是饮料还是牛奶?
注意趋势很重要。康师傅的酸枣汁、酸梅汤已经风光不再,花大力气推广的九龙斋酸梅汤也是一样的结果,在一阵潮流趋势下快速走向没落。
(三)瓶装化策略
策略一:产品静销力符合趋势。不要做小众产品,饮料一定要大众化。一定要解决吸引力的问题,产品放在终端必须吸引消费者的目光……
策略二:二三线市场和一线城市的外围。总想做中心城市并不一定是对的,二三线城市或一线城市的外围,往往是中小企业饮料新产品上市的市场引爆点。
策略三:卖场为辅,小店为主,渠道精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