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许多学者都将平台需求端的用户视为一种不可替代的资源。孙明春与谢冠希(Sun and Tse,2009)597用资源基础观分析了平台竞争优势,认为加入平台的用户等价于平台型企业的资源,而基于间接网络外部性(indirect network externality)的正反馈机制类似于企业资源的动态累积过程,从而具备竞争优势的隔离机制(Dierickx and Cool,1989)598。
在实践中,亚马逊(Amazon)之所以能在西方市场获得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其站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相互沟通的影响力。在欧洲和美国,亚马逊会根据单个消费者的兴趣和动机提供各种可选产品,以帮助消费者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产品。亚马逊平台界面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消费者的产品评价板块,该板块对消费者评价流程来说非常重要。亚马逊很少将钱花在“线上”推销活动上,但会密切关注消费者之间相互推荐的便利性。亚马逊并没有通过付费广告推销产品并获得收益,而是将推销活动转交给了消费者,极大地依赖现有客户的推荐,而不是大量投入广告吸引新客户。
我们认为,加入平台的用户如果仅仅是一次性的购买,并不是平台的资源。只有很强黏性的用户才能看成是互补性资源或通用性互补性资产。而消费者对平台产品和服务的好评、点赞(like button)599等,对其他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有非常强的影响。例如,中国网购消费者在网购过程中,消费者通常会参考其他消费者的评价,以买到最佳性价比、最适合自己的商品。为获得客户积极的产品评价,中国最大电子商务平台——淘宝在用户收货付款界面上专门设置了“用户评论”和“追加评论”。消费者通常情况下都会对在淘宝上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用点赞或好评来表达赞美之辞,但真正碰到产品质量问题或是商家服务问题,他们也会客观公正地将遇到的问题放到“用户评论”或“追加评论”中。对消费者而言,用户评论已经成为他们选购商品和商家的一个重要依据。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点赞这种心理认同表达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消费者对平台产品和服务的态度或认知倾向。不过,点赞与好评并不能完全画等号。好评是消费者对平台产品和服务等做出明确的支持态度,好评作为态度的一种表达方式具有所谓的稳定性、指向性、引导性、评判性等,需要对平台产品和服务进行更多时间、更多分析后的内化才能表达出来,具有本质上的意义。相对好评,点赞作为一种回应方式,除了与心理认同有关外,是否点赞还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点赞一按即可,不费心思,操作简单,随便就能给个赞;熟悉的人彼此支持一下,借此沟通感情,来个赞;点赞之后可以收获赞,被点赞后表示感谢也给别人来个赞,等等。
需要指出的是,消费者的点赞,可能对其他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有较强的影响,但它缺少黏性,最多只能算成是一种通用性互补性资产。而好评具有强烈的指向性和评判性,因而具有较强的黏性,在消费者经过一定时间的分析内化后,好评就可能转化为消费者独特的需求,可以帮助平台和模块化厂商分离出长尾消费社群(the long tail community),使消费社群成为平台生态系统的独特互补性资源。
就好评帮助平台生态系统参与厂商接近市场中长尾消费社群而论,其实质就是平台倡导者和模块化厂商引导消费者行为的被动接受,向消费者行为的主动参与的转变。即一定要让用户参与到产品创新与品牌传播的所有环节中去,树立“消费者即生产者”“消费者即产品创意者”的理念。消费者群体更加参与到产品创意、研发和设计环节,希望产品能够体现自己的独特性。这充分说明,由于互联网技术、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广泛运用,可以较为容易地分离出需求的长尾末端,如果平台生态系统能够提供某种产品或服务满足这种需求,其平台的生存能力和盈利能力就越强。
长尾末端需求的存在,说明当今市场正在产生从为数较少的主流产品和市场向数量众多的狭窄市场转移的现象和趋势,即从需求曲线的头部向需求曲线的尾部转移:其基本原理是只要存储和流通的渠道足够大,需求不旺或销量不佳的产品所共同占据的市场份额,可以和那些少数热销产品所占据的市场份额相匹敌,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互联网时代的社群逻辑要求平台生态系统要尽可能满足长尾末端的需求,这是平台生态系统能否在市场中成功的基点。正是由于来自粉丝对产品独特性的要求,就出现了社群粉丝自限产品规模的要求。因而,社群逻辑是规模经济逻辑的反动,是范围经济逻辑的扩展。反过来说,厂商如果不自限单个产品的范围和规模,就没有自己的核心粉丝社群,因而也要求厂商要形成多品种开发的能力,以满足不同粉丝社群的需求。
应当指出的是,消费者的好评、点赞等,是通过互动而提升了消费者社群的“认知价值”(cognitive value);而认知价值具有“实用的价值、个人的价值、整体的价值”三种特性:
(1)实用的价值:指价值是一种使用价值(value-in-use),不同于交换的价值(value-by-exchange) (Kohtamäki & Rajala,2016)600。
(2)个人的价值:价值是具有交互主观(subjective)的特性,因而其使用价值会因人而异。
(3)整体的价值:指价值包括实体产品与服务的价值,例如经济价值,加上无形的情绪与感觉的价值,例如社会价值与心理价值等(Kohtamäki & Rajala,2016;601 Ramaswamy & Gouillart,2010)602。因此,消费者社群通过彼此的互动形成共同的目标(shared goal),达成共同目标的历程中,个人的问题也因此被解决,不仅提升个人化的认知价值外,整个社群的认知价值也一起提升且扩大,即通过消费者社群的努力,一起把饼做大(Bosse & Coughlan, 2016;603Bridoux & Stoelhorst, 2016;604Marcos-Cuevas et al.,2016)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