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的五个因素
战略是一种选择,这个选择不是一个数学题,绝不是一个模型就能解决的,需要靠企业家对产业、市场的商业敏锐性和洞察力。洞察力也往往是一种常识性的、本质性的思考。
虽然不能通过模型,通过赋权评分的方法进行选择,但我们仍然可以概括出一些选择的本质性因素,以下五个因素非常关键。
第一,能否“做大”。战略是一种选择,首先是选择产业空间,只有大市场才能孕育大企业。当然,如果是想做精做小那就另当别论。所以,首先我们要判断,要进入的行业是否是深海肥田,否则,你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成为大企业。
第二,能否“做活”。战略的目的是为了成长,战略是一种选择,必须选择“成长”。没有成长性的机会,或者无法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创造新的成长空间,企业的竞争面临的就是惨烈的红海,而不是任你腾挪的蓝海。
第三,能否“做强”。战略要构建竞争优势,战略是一种选择,必须考虑“壁垒”,进入后,要构建壁垒,赢得竞争,抵御竞争;选择进入,对于具有强大壁垒的行业需要谨慎。
第四,能否“做长”。战略要形成持续成长,形成核心、成长、未来业务组合,企业的资源需要提供有效支撑,那么投资回收期是一个资源与机会平衡的考虑因素。
第五,能否“做奇”。战略就是应对不确定性,战略也有无限想象的创新空间。战略永远有“其他因素”需要考虑,诸如能否改变规则,创造新模式,或产生业务协同,形成新优势或系统优势。
表2-2:业务选择的因素
要素 |
要素说明 |
行业1 |
行业2 |
备注 |
市场空间 |
只有大市场才能孕育大企业,主要考察业务做大的可能性 |
|
|
能否做大 |
行业成长阶段 |
成长期的行业,竞争较弱,容易存活,利润率水平较高,可以支撑建设市场优势和组织优势的投入,且有犯错的空间 |
|
|
能否做活 |
竞争壁垒 |
若是先进入者,竞争壁垒可形成保护,应迅速扩大,构建壁垒;若是后进者,壁垒是成功的障碍,应谨慎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 |
|
|
能否做强 |
投资回收周期 |
考察业务组合中影响资金平衡的一个要素,财务保守是常青企业的一个特点之一,资金永远是企业发展的血液,很多企业就是栽在资金平衡上 |
|
|
能否做长 |
其他因素 |
如果创新模式改变规则或与公司其他业务协同,形成产业链优势等 |
|
|
能否做奇 |
我们看看华为、联想、美的、万科,乃至国外的企业三星、丰田、GE等企业的成长史,他们首先是选择了一个大行业,其次,都是在行业开始萌动或快速成长期的时候进入。我们再看看电脑行业,尽管很大,但企业如果现在进入,没有技术或商业模式上的革命性创新,存活的可能性都很小,别说是做大了。
二、选择形成“业务组合”:老母鸡、小母鸡、公鸡、小鸡
企业进行业务选择,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业务组合,我们可以把业务分成以下几类:
老母鸡:已经比较成熟的主业,具有一定规模和盈利能力,就像下蛋的老母鸡。这也就是前面所说的主业——打粮食的根据地。
小母鸡:业务开始启动,有盈利能力,但是规模较小。但如果买的是宠物鸡就会长不大,或者饲养不当,中途夭折,就成问题了。
公鸡:业务已经运作,规模可能大,也可能小,但是不盈利,就是不下蛋。当然公鸡也可能是有价值的,例如打鸣,为公司带来规模的声誉,或者融资的便利,但是喂养的成本大于价值的话,就有可能变成投资的黑洞。
小鸡:看起来未来很美好,你可以描绘它的未来是一支非常勤奋下蛋的老母鸡,但这只是对未来的设想,它也有可能是一只公鸡,吃的是饲料,就是不下蛋,可以打鸣而已。这是一些盈利模式还不是很清晰的梦想业务。
老母鸡、小母鸡和小鸡是一种业务组合的表达,对应的是我们通常讲的现金业务、成长业务和未来业务。
三、“业务组合”的两个误区
业务组合对我们的意义不仅仅是告诉我们企业要持续发展,就要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等着田里的。考虑业务组合时,有两个经常被忽视的问题。
(一)主业需要有规模性盈利能力
如果企业受机会的诱惑,没有集中力量形成一个主业——有规模的盈利能力,就开始大肆扩张,这等于还没有迈开第一步,就要迈第二步。没有形成有规模性盈利能力的业务,就等于没有主业,没有主业就像没有根据地,企业是“流寇主义”。
例如,如图2-3所示,如果一个企业分析自己的业务是发现,要么规模很小,要么盈利能力比较差,那么这个时候企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应该是选择主业,集中力量,将小母鸡和公鸡型业务转化为老母鸡。企业发展的首要问题是培育主业,如果不能尽快形成老母鸡,根本就谈不上成功的多元化。
图2-3:业务组合图
(二)不要把未来业务当成长性业务
这是一个容易发生问题的领域。
成长性业务是指盈利模式很明确,“利润怎么回来”看得很清楚,并处于成长阶段,容易做活、做大,只要倾注资源,开拓进取,经营规模和盈利会不断扩展的业务。企业针对这类业务,应该有决心,用全力。
未来业务是听起来很有前途,好像是代表了未来的方向,但是盈利模式还不明确,或者目前根本不具备盈利条件(客户接受慢,市场规模小,生产成本高,使用的条件需要系统配套等)的业务。
例如,生物能源行业看起来很美好,代表着未来。但是,除非是国家搞基础研究,或是像IBM这样的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有能力和动力去做基础研究,一般企业如果把它当作成长业务,一个猛子扎进去,投入几个亿、几十个亿,资金砸进去之后,会出现什么景象呢?企业资金配置到了梦里,却没有路径回来,企业很可能陷入现金流危机。
所以,全力以赴的,一定是需求和盈利看得见的,尽管不是什么都清晰,但我们不能把梦当作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