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供应链发展的历史阶段与核心逻辑8分36秒

(一)供应链发展的三个阶段

供应链的发展可划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形态与逻辑均由环境倒逼形成,核心是环境变化目的变化手段变化的递进关系。

1.生产时代

早期工厂以生产为核心,仅有生产部,后逐步分化出计划部、质量部等职能部门,遵循亚当・斯密的专业化分工逻辑。此阶段企业重心是成本控制,通过批量生产降低成本即可盈利,无需复杂的供应链概念。

2.运营时代

随着竞争加剧,职能部门增多导致协调困难(地盘化”“补仓效应),企业开始成立大供应链部,由统一领导(如副总裁、总监)管理生产、质量、计划等部门。此阶段协调性有所提升,但部门职能本质未变,仍属过渡形态。

3.集成时代

当运营时代的模式无法满足竞争需求时,以华为为代表的企业推动供应链进入集成时代。核心是将供应链视为整体系统,采用先合后分的设计思路:先明确系统目标,再划分职能部门(计划、生产、仓储、采购等),部门分工与运作模式与前两阶段截然不同。

(二)供应链发展的核心驱动:倒逼机制

所有管理进步均由环境倒逼产生。

        生产时代向运营时代的转变,源于市场从供不应求变为竞争加剧,客户需求更挑剔,企业需通过协调职能部门提升效率;

        运营时代向集成时代的转变,源于竞争环境进一步恶化(如华为早期面临诺基亚、爱立信等国际巨头的压力),倒逼企业从部门协同升级为系统整合

核心逻辑:环境变化供应链价值定位与目的变化运作手段(组织、流程、工具)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