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浪费的定义

浪费,这个词在生活中并不陌生,现实中的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资充裕的年代,在生活中,经常会看到或者遇到别人吃完饭后,没有做好光盘行动,说他浪费了食物。我们在餐厅中经常看到一些标语:光盘行动,拒绝浪费。那么,这个浪费与精益里面的浪费有什么不同呢?很多人没有经历过精益的人可能会认为,这就是不精益的行为啊,浪费了粮食肯定不精益啊!

其实不然,浪费了粮食是一种不节约的行为,但是与精益里面讲的浪费是两件事情。

那么,究竟什么是精益里面的浪费呢?我们先看一下浪费的对立面:价值。

没有价值的东西就是浪费,不能正确地定义价值所在,就不能清楚地识别浪费现象。因此价值和浪费就像是一对孪生兄弟,就是一枚硬币的两个面。精益的目标和重点是为顾客创造价值和加快价值的流动。只有更快和更好地把顾客所需要的产品或服务交付到顾客手上,才能实现价值的交付。价值是我们定义浪费的基础,通过价值的定义,我们可以清楚地识别和定义隐形的浪费,这对于组织的持续改进尤为重要。那么,什么是价值呢?    

精益生产中,将价值定义为顾客对公司提供的产品中愿意付费购买的部分,价值是从顾客或消费者角度出发来定义价值。既然是从顾客角度出发,那么,价值也会因顾客的不同而不同,相应地,我们对浪费的定义也会因不同的顾客而有所差异。不同的顾客价值定义或不同的顾客需求,决定了我们的产品或服务有着不同的价值流。

在制造企业高层的经营理念里,赚钱的概念很简单:生产某种产品,然后将它卖给消费者,获得高于生产成本的收入。那么,这个目标该如何实现呢?首先,你必须拥有生产产品的地点、员工、原材料、设备,然后凭借投入这些资源制造出产品。还差一个非常关键的要素:愿意买你产品的顾客。这个重要的部分便是精益生产的核心所在。在精益生产的哲学里,厂家的任何行为都应从顾客的角度出发来进行评估。换言之,顾客要什么就给他们什么——不多,也不少。

浪费就是不产生任何附加价值的动作、行为等内容。

在精益生产中,把工作分为三类:有附加价值的工作、无价值的浪费、无价值但必要的工作。

图2-1-1 工作的三种状态

图2-1-2 浪费的三类状态

勉强:超过能力界限的超负荷状态。

浪费:有能力,但未给予充足的工作量的未饱和状态。

不均衡:有时超负荷有时又不饱和的状态,即差异状态。

浪费的状态——勉强:在工作中,经常有将流水线速度开很快的情况,但是员工的实际速度跟不上皮带线的速度,这样长期下去,就会导致员工超负荷的工作,处于勉强的状态。

浪费的状态——浪费:在工作中,一个员工小时产能为1000件产品,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他并不能做到每个小时产出都能做到1000件,这样的状态就是浪费的状态。

浪费的状态——不均衡:员工的每天工作能力不稳定,有的时候一天可以产出3000件产品,有的时候一天产出才2000件产品,这种不稳定的状态就是不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