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管理的本质:结果导向与成本控制
陆老师强调:“渠道管理是管理的分支,核心是用最低成本实现企业目标。方法无所谓好坏,关键看结果是否达标。”
企业需在代理商合作中平衡短期业绩与长期品牌,避免陷入 “非黑即白” 的决策误区。
(二)渠道管理与企业发展的动态适配
渠道策略需随企业实力、市场环境及产品生命周期动态调整。例如初创期依赖大代理商,成长期逐步增加代理数量,成熟期强化渠道控制力与优化效率。陆老师以卡特彼勒为例:“其在中国仅用三个代理商覆盖市场,因代理商实力强且企业管理能力成熟。”
(三)实操中的细节把控与经验积累
从判断代理商实力的 “看仓库、看门面” 到处理渠道冲突的 “防患于未然”,渠道管理充满细节博弈。陆老师建议从业者
“多观察、多分析”,例如通过代理商员工催款方式、仓库货物有效期等细节,洞察其真实运营状况。
综上,渠道管理与代理商合作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系统工程,需以 “帮助代理商挣钱”
为核心,在数量选择、实力评估、冲突解决等环节中,结合企业实际动态调整策略,方能实现渠道与企业的共生共赢。